□本报记者 樊邦平
作为农业大省,遍布蜀乡的农产品电商企业本当发力冲击网购热潮,借助“双11”实现产品热销,品牌提升,但记者走访业界却发现,一些电商企业在“盛宴”面前呈现谨慎态度。原因何在?
担心物流影响口碑电商达人谨慎应对“双11”
“今年没有了往年的忙碌。我现在有分销商5000余家,今年‘双11’,主要是分销商们少量参与,我不参与了。”11月7日,仁寿县始建镇凤山村腌腊肉网商代翠英告诉记者,今年“双11”她和同行们选择谨慎对待。
代翠英是当地的电商达人,2015年在网上销售腌鹌鹑13万只,2016年销出26万只,人称“鹌鹑西施”。
代翠英告诉记者,“双11”火爆背后,是物流快递的不足。去年她家的好多订单都没有及时送达,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体验,再加上腌腊制品的消费旺季是春节前期,她家的腌腊肉已形成品牌效应,不再需要通过价格优势来积攒人气,所以她选择了谨慎对待“双11”活动。
记者获悉,在仁寿,不仅是代翠英,当地很多农产品生鲜电商企业对今年的“双11”活动持同样态度。
当地农产品生鲜电商负责人普遍认为,生鲜农产品对冷链物流条件要求很高,而“双11”的短板恰恰是这块,谨慎对待“双11”,是为了保口碑和品牌,给消费者留下良好的消费体验。
“今年‘双11’还是以工业品下乡为主,周边的村淘站点在农产品销售方面都比较保守。”11月7日,威远县龙会镇互助村农村淘宝服务站负责人何方彬一边忙着回复村民的咨询,一边向记者介绍着当地电商们的备战情况。
何方彬负责的村淘站是当地规模最大的农村电商服务站点,也是当地农产品进城的样板示范点。
“今天已有多位村民前来达成家电购买意向,今年‘双11’家电销售保守估计交易额将突破10万元,超过去年同期不是问题。”何方彬认为,山珍等干货农产品可以借助 “双11”机会搞活动,但针对生鲜、品牌类农产品,建议以稳为主,不能以牺牲品质的代价来追求销量的增加。
透过“双11”看商机农产品进城还须努把力
购物节在农产品上行路上遇冷,这不是偶发现象。
此前,《中国改革报》发布的《电子商务领域信用风险“双11”预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也提出,传统农产品生产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同质化现象严重,这是造成农产品上行不畅的因素。《报告》还提出,由于成本居高不下、配套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等因素,当前的生鲜电商大部分以亏本为主。
四川某农产品电商研究专家也分析认为,当前农村电商市场体系建设还不完善,主要体现在仓储、冷链配送上;同时部分地区做农村电商的方式仍然比较单一,一些县区发展互联网经济还不接地气,“双11”活动在生鲜农产品领域遇冷,属情理之中的事。
“希望政府加大农村电商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电商服务体系,争取在明年的‘双11’,能看到四川的生鲜农产品大卖特卖。”该专家表示道。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从农村电商用户分布来看,沿海地区下单人数居前,内陆地区则由四川领跑;从特产馆的交易数据来看,四川的广元馆、仁寿馆颇受青睐,通过特产馆的销售,四川特产正阔步走向全球。
事实上,推动农村电商转型升级,四川已经开始发力。
“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省的国家级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已覆盖全省21个市(州),建有镇(乡)电商综合服务站2417个,村级电商服务站点8871个。”省商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3月印发的《四川省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实施方案》已经提出,到2020年,四川省将初步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信守法、安全可靠、绿色环保的农村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当前四川省农村电子商务正朝着与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方向阔步前进。
新闻推荐
地面生产设备已撤除。10月19日和11月6日,仁寿县政府组织县安监、公安、国土、经信、人社、财政、供电等部门和相关乡镇组成预验收工作组,并聘请了3名煤矿技术专家,分别对全县6家关闭煤矿进行了预验...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