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脱贫路上共前进 攻坚战中同努力 ——吹响决战脱贫攻坚冲锋号系列报道之五

来源:眉山日报 2017-11-27 07:34   https://www.yybnet.net/

镇村干部在翁付根家中了解情况。唐刚(左三)深入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贫困户需求。胡建勇正在写“扶贫日记”。付彪(右)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谈心。杨玉华的旧房子。杨玉华的新房子。

本报记者 郭侨 梁昊 钟烨 杜沁莲 文/图

松峰乡双塘村

搬进新房子

过上新生活

“我最喜欢看战争片,每天都要看!”11月23日中午,走进仁寿县松峰乡双塘村的贫困户翁付根家中,他和老伴刚刚吃完饭,准备看一会儿电视就睡午觉。比照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收入超过贫困线且吃穿不愁,有安全饮用水、有生活用电、有安全住房、有医疗保障、有义务教育保障、有广播电视)要求,如今,翁付根的生活可谓是大变样。

享受到易地搬迁的好政策,翁付根一家从破旧的老房子搬进了新房子。走进院坝,新房子宽敞明亮,干净整洁;走出院坝,芙蓉花开得茂盛又鲜艳。子女在外务工,每次往家里寄回的钱,翁付根就为新家添置一些新家具。“吃肉有自己养的猪,蔬菜是自己种的,平时养点鸭子和鸡,每天不忙不累,生活简单轻松。”翁付根说,他和老伴准备做腊肉香肠了,等着子女过年回家热闹热闹。

“易地搬迁的9户新建房屋和2户进城入镇已全部完成,10月底已入住。”该村“第一书记”夏加伟说,对贫困户来说,他们“搬的是房,暖的是心”,安居才能乐业。村里围绕脱贫致富奔小康以及聚焦群众“搬得出、不负债、能增收、生活美”目标,按照“既要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建设面积,又要避免贫困户因搬迁建房负债”的要求,把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牢牢抓在手上,确保搬迁政策、资金真正落实到贫困群众身上,真正实现了***、精准脱贫目标。

有房住,还要有路行。2015年以来,市总工会和仁寿县国资局对口扶持双塘村,并出资硬化村组道路约3公里。目前,又积极争取县财政支持,正在对大联—秦弯—双塘村4.2公里的主道路进行加宽和硬化,该项目工程总造价约300万元,今年12月底有望竣工。

“我们一边致力于基础设施的改善,一边鼓励引进大户,流转土地发展产业,带动群众脱贫增收。”该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学介绍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帮扶单位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对每户贫困户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扶贫规划,并严格落实;领导和党员干部共同参加,与群众生产生活在一起,紧紧围绕壮大村集体经济、村文化阵地建设、村基础设施建设、村产业结构调整等工作常抓不懈,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和帮扶单位的先进经验,创新帮扶工作方式和方法,拓展帮扶途径,不断提升帮扶能力,做到帮扶手段多样化,实现了帮扶措施具体化和帮扶效益最大化。

不仅要实现物质脱贫,双塘村也注重精神脱贫。帮扶单位专门组织安排了干部走基层脱贫攻坚周活动,党员干部深入到每一户贫困户的家里和田间地块,和群众交心谈心,成为他们的亲人和朋友,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在今年开展的“五必送、五必访”活动中,帮扶单位还邀请律师来到村里,开展送法律进村活动。律师针对农村老年人多的实际,重点从道路交通安全、民间借贷应注意事项、子女外出务工须知、怎样赡养老人等方面,用案例说法,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地给广大村民上了一堂法制教育课,提高了村民的法制意识。

禄加镇法轮村

调整产业结构

助力精准脱贫

近日,在仁寿县禄加镇法轮村见到该村“第一书记”胡建勇时,他正趁着午休时间写“扶贫日记”,而这也是其工作常态。

从2015年8月下派至今,胡建勇的日记已经写满了三本,内容不仅有走访记录、“一户一策”的脱贫计划、贫困户的需求等工作记录,也有感恩演讲、村务工作流程等自己从别处收集来粘贴上去的“便笺”。

刚来村上时,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胡建勇渐渐掌握了贫困的原因:该村属于喀斯特地质环境,生产用水设施不配套、不完善,交通不便,缺乏产业支撑。

“好田地用来填饱肚子,山林、坡地用来找票子。”经过实地考察和多方奔走,胡建勇和村“两委”一起制定了脱贫计划——产业调整。种植业,短期的重点放在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上,将当地的花生等农产品打造成品牌,形成规模,就地消化及向仁寿城区、成都市场销售;中长期的重点放在坡地种植油茶,油茶幼苗期套种小黄姜及人头芋、中药材,并在现有28亩桑树的基础上新增20亩。

说干就干,考虑到村民没有资金和信心发展一个新的产业,胡建勇积极协商,引进了一名种植大户,承包了100余亩土地,开始种植油茶。全村有92户村民也陆陆续续开始种植,共计有340亩左右。

“亩植74株,保守产量为3500斤茶果,茶果上门收购价格1~1.2元/斤,产值3500至4200元。按4斤茶果晒1斤干茶籽计算,亩产干茶籽875斤,按出油率30%,产油262斤,可实现亩产值13100至32750元。茶果的皮可加工成活性炭,茶枯由企业通过化学萃取物理榨取未尽的茶油用于化妆品及洗涤用品,余渣为生物肥料、农药。”胡建勇的日记里记录着油茶产业为村民带来的收益。

“我们目前只种了1亩油茶,等看看收益后再继续发展。”法轮村2组的贫困户余贞容说,种植油茶虽然回报周期相对较长,但胜在管理简单,不愁销售,很适合年纪大的人种植。

不仅推进产业脱贫,胡建勇还积极帮助每一个有需要的贫困户。“天气冷了,你不要舍不得用新被子哟,要拿出来用,不要感冒了。”和镇村干部一起,11月中旬,在走访贫困户杨玉华时,发现64岁的独居老人还在睡凉席,连忙从她的柜子里抱出了新发的棉被,为她铺在床上,并叮嘱她要保重身体。

杨玉华之前住在外地女儿家,后来不习惯回到老家,由于家中的电线被盗,自己在家靠着点蜡烛度日。在一次走访中,胡建勇发现了这一情况,连忙联系供电所工作人员,为老人接通电路。在易地搬迁政策支持下,杨玉华有了自己的小屋子,从破旧的老房子搬到明亮的新房子,她过上了从来没有想过的好日子。

“我承诺:始终坚持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为民分忧,帮民解困,助民致富,主动作为、争创一流!”正如日记本扉页上这一段话,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胡建勇一直践行着自己的初心。

曲江镇水池村

强基础兴产业

抓发展促脱贫

水池村地处仁寿县曲江镇西南方向,辖区面积4.08平方公里,共有7个村民小组,有村民593户、2053人,其中党员39人、劳动力1007人、外出务工人员583人、建卡贫困户32户99人。

为摘掉水池村贫困的帽子,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该村“第一书记”唐刚和村干部在全村开展入户调研工作。唐刚说,水池村要脱贫,要发展,首先必须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在通过挨家挨户实地走访,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后,他拿出了一套逐步实施的规划方案。

解决用电难。该村原有的变压器陈旧老化,已经无法满足群众生活需求。在帮扶单位仁寿县公安局和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村新增了1台变压器,更换了1台100KV变压器。

解决出行难。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26万元,实施了1.6公里村道公路的加宽工程,并维修了300米的组道,为百姓出行提供了方便,为农产品进出提供了便捷的交通。

解决生产生活用水难。该村计划新建两口可蓄水7000立方米的山坪塘,切实解决村民用水难的问题。

……

基础设施完善了,如何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又成了唐刚思考的问题。经过多方考察,唐刚和村干部决定借鉴其他乡镇土地流转成功的模式。2016年3月,该村与仁寿县逸树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功签约,用“公司+产业+农户”的模式,形成致富链。截至目前,实现土地流转2300余亩,涉及村民593户。

“我们将土地以每亩500斤稻谷的价格(市场价)租给农业公司,平日里便在公司打工,帮忙管理农作物。除去固定租金,女工在公司务工一天能挣50元,男工60元。”村民李菊芳说,土地流转后,村民不但可以收取租金,还能在公司务工挣钱,“有了固定的收入,还能照顾家庭,这样的帮扶措施很实用。”

同李菊芳一样,辜述先也将土地租给了农业公司。“不忙的时候,我就去学习养殖技术。县公安局分别给每户贫困户送来了30只鸡,这些鸡个头大,养起来不费力,等这批鸡卖了以后,我再买点回来喂,这样又多了一项收入。”辜述先说。

据唐刚介绍,目前,争取项目新建的村文化广场已经修好了,下一步的工作就是完善健身器材,届时,村民们闲暇时可以聚在一起健健身,拉拉家常,或是分享种植、养殖方面的经验……

天峨镇南阳村

逐个解难题

产业助脱贫

“新房子住着安逸不?村上没有骗你嘛?”11月21日,仁寿县天峨镇南阳村“第一书记”付彪前往该村贫困户李朝文家中走访,听到付彪的问题,李朝文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原来,李朝文与妻子均年过六旬,儿子因病去世后一直住在破旧不堪的老屋中。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开始时,由于不懂政策,对干部缺乏信任,两人一直不愿搬迁,在驻村工作组反复上门劝说下才勉强同意搬迁。如今,易地重建的新房里接通了自来水与有线电视,标准厨房、卫生间、卧室、客厅一应俱全,老两口与村里其余11户易地搬迁户一同住进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导致村民致贫的主要原因,一是自然条件恶劣,二是基础设施薄弱,三是群众生产生活思想观念滞后。”付彪介绍,南阳村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耕地面积少,土壤贫瘠,地表水通过溶蚀作用渗往地底,农田难以灌溉。群众曾试图挖掘山坪塘积蓄生产用水,但由于缺乏知识技术,前前后后挖了65口,但绝大多数都蓄不住水,村民只能“靠天吃饭”。

针对这一难题,驻村工作组向上争取项目,修缮、扩建了山坪塘8口,暂时缓解了各个村民小组的用水需求。着眼该村长远发展需要,开展农网改造,对全村电网进行规划改造,增设了3个台区。建设提灌站,从地下溶洞抽水上山,再通过管网流向村民家中,流到田间地头,彻底结束了该村灌溉难的历史。

为扭转耕地面积少,土地产出率低下的天然劣势,该村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一边整理土地引进柑橘、核桃种植,一边利用宽广的林地引导群众从事商品羊、商品牛养殖。贫困群众缺乏产业发展资金,村上就认真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成立风险防控小组,开展授信工作,截至目前,共为19户贫困户发放贷款93万元。

胡显全就是该村扶贫小额信贷的受益人。因为家庭条件差,他40多岁还未成家。为此,驻村工作组为他制订了饲养商品牛的产业帮扶计划,替他争取到5万元小额贷款,购置了6头良种商品牛。今年,胡显全家的商品牛发展到了17头,他也成了家,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当前,该村发展种植大户3户,带动贫困群众近100人发展柑橘、核桃种植共800余亩,进入丰产期后年产值可达1000余万元;发展养殖大户5户,带动贫困群众发展商品羊、商品牛养殖,年出栏商品羊500余头、商品牛50余头;全体贫困群众实现了“一超六有”,已通过全县初步验收。

新闻推荐

省国资委一行莅仁调研

本报讯(记者郭侨)11月24日,省国资委副主任秦明一行莅临仁寿调研指导。县委常委、县总工会主席骆三勇陪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走进信利项目和天府仁寿大道(城区段)项目施工现场,实地查看了最新进程,并与...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脱贫路上共前进 攻坚战中同努力 ——吹响决战脱贫攻坚冲锋号系列报道之五)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