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芬和儿子张柏瑞一起阅读。
付媛一家在自己经营的书吧看书。
胡凤翔正专注看书。
李克勤正使用放大镜看书。
编者按: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为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眉山,眉山市特别推出七大阅读主题活动。其中,在第二届“书香之家”、优秀阅读推广人评选活动中,六个优秀“书香家庭”在日常生活中,积攒力量,传递书香,发挥了全民阅读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我们聆听他们的书香故事,感受书香魅力。
为爱奔走的“书面”人生
走进东坡区市民杨芬的“书香之家”,琳琅满目的书籍,整齐地码放在四壁的书架上,像极了一个小型图书馆。“我们家每年买书都要花费上万元,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种类。”杨芬告诉记者,目前家里已经藏书有上万册。
铸造“灵魂”的阅读者
在杨芬十几年的教书生涯中,不仅仅是在给学生传道授业,更重要的是对自我灵魂的重铸。“活到老,读到老,任何职业都需要不断地汲取新鲜养分。”杨芬笑呵呵地说。从学生时代爱上阅读,到中年时期享受阅读,杨芬把阅读当成一种生活习惯。
让阅读扎根灵魂,给生命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阅读就是照耀杨芬不断前进的那缕阳光,课堂之内,教书育人;课堂之外,出版书籍,受邀奔走在成都、无锡、长沙、厦门等地,为大家分享美术课堂或美术讲座,并在QQ群、微信群公益讲课,听课人数达到几万人。
回归家庭,杨芬是一位认真负责的母亲。“儿子从小就在我和他父亲的感染下,对阅读有浓厚的兴趣,他最渴望得到的礼物不是玩具,而是一本好书,这是让我万分欣慰的事情。”说到孩子,杨芬的嘴角止不住上扬,“我们经常有意识地带孩子参加市图书馆、博学书屋、悦读坊和学校以及民间组织的各种读书节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他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然后主动阅读。”
“书”送爱心的回馈者
“阅读可以滋养心灵,改变人生的厚度。”作为东坡区十佳优秀志愿者,杨芬乐于奉献,总是身体力行地帮助有需要的人。在杨芬的带动下,一家人都热衷于志愿事业。
为雅安“芦山地震”的受灾群众送温暖送物资,为素不相识的尿毒症学生奔走募捐,为患白血病的孩子出力献策,为眉山特校的孩子们赠送书本。从2011年开始,杨芬一家奔走在全国各地,组织爱心人士,定期定点资助困难孩子,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在书本的浸润之下,杨芬一家常怀感恩的心,不止于阅读,更走出书本,做一个“书”送爱心的回馈者。
他为农村娃建书屋
走进秦志强家,宽敞明亮的书房里竖着大大的书橱,书橱里摆放着上千本书和一本本字迹工整的读书笔记。“阅读,是我们这个家里最好的礼物。”近日,来自仁寿的秦志强一家入选眉山市第二届“书香之家”,在他的书房里,秦志强将他和书本的故事娓娓道来。
与书结缘 自幼热爱阅读
一群孩子围成一个扇形,半俯着身子,目光全都“贪婪”地集中在最前面孩子手里捧着的连环画上。“那时一本连环画带来的精神享受,不亚于乡间罕见的大白兔奶糖。”忆起童年,秦志强的脑海中常浮现出当年看连环画的情景。
少年时,秦志强对武林侠客浪迹天涯的生活和快意恩仇的江湖心生向往。那时,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古龙的《绝代双骄》、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等武侠小说在男生中广为流传。那时,他最喜欢在午休时将小说藏在兜里,和小伙伴们溜出校门,找一处草地或坐或躺,或安静阅读,或一起畅聊小说情节。“读武侠小说是那个年代的我们最痴迷的事。”再后来,他的阅读面渐渐广泛,哲学、社科、文学他都有所涉猎。
师范毕业后,秦志强回到仁寿当起了一名村小教师。看到学生作文语言的干瘪,他认识到家长和教师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书目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的重要性。“希望孩子们能通过阅读,与先贤对话、与经典同行,让优秀文化撑起他们人格的脊梁。”从此,让学生广泛阅读开阔视野成了他最大的梦想。
夫妻合力 为农村娃建书屋
“那时很多学校没有图书室,相互传阅书籍是学生最主要的课外阅读方式。”如何拓宽学生的课外书源困扰着秦志强。不久,他同爱人黄玉春一起在当时任教的村小创建了“班级小书屋”,筹集了80多本课外书,书籍来源都是学生们自愿捐的。
“孩子们可热心了,为书屋命名、制定《图书管理制度》、推选图书管理员,还亲手制作了用以借书登记的借书证。”黄玉春说,“班级小书屋”的建立,解决了孩子们书源窄的问题,当他们把自己心爱的书捐出后,看到其他同学在阅读后从中受到教育、获得知识,也感受到了分享的快乐。
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除了创建书屋,黄玉春每年还在策划学校的“读书节”,结合“读书节”开展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手抄报比赛、书签制作、优秀读后感评选、读书之星评选等活动。
营造书香氛围 把日子过成诗
秦志强家中藏书近1100册,涵盖历史、人物传记、文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家中每年订阅8个种类的报刊。
在工作之余,秦志强会利用碎片化时间看电子书,给自己充电,而妻子黄玉春有听书的习惯,喜欢在睡前播放名著朗读版,伴着琅琅书声睡去。浓厚的阅读氛围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孩子。父子俩会在周末的下午,泡一壶花茶,放上音乐,各自捧一本心爱的书,慢慢地喝茶、细细地品读。
在这个“书香之家”,每一个成员都热爱阅读,也因书“收获满满”——截至目前,全家30余篇散文、诗歌刊登在市县级媒体上,在各类诵读、演讲比赛中也屡获佳绩。今年15岁正在读初中的儿子秦会舒,也多次在省市级征文比赛、作文大赛中获得奖项。
创办书吧 传递书香
“人生是一条寂寞的路,要找一本有趣的书来消磨旅途。”这是付媛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创建一所书吧,引导更多人爱上读书,是她心中植根了十年的梦想。近日,付媛一家入选眉山市第二届“书香之家”,昨(19)日,记者来到她在青神创办的花园书吧,见到了这位爱书的“女吧主”。
走进书吧,种满花草的屋顶花园让人眼前一亮,舒缓的音乐不时入耳。沐浴在阳光中,付媛正边看书边品茗,“我一直秉承‘多读书,读好书\’的理念,言传身教去感染我的孩子、家人和身边的人。”付媛说。
阅读伴随她的人生足迹
18岁那年,偶然的一个机会,付媛读到了一本书——《人性的弱点》。“这是迄今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读完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用快乐的态度对待生活,学着真诚地关心身边人,学着多去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些年少时从书中学到的道理一直影响着付媛的成长,也让她从此与书结下了深厚的缘分。
阅读始终伴随着付媛的人生足迹。怀孕时,她会买些孕期保健、养生类的书来看;女儿出生后,她又读起了例如《西尔斯育儿经》教育方面的书;女儿满一岁后,每晚睡前,她都会给孩子读绘本,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女儿上小学;外出旅游时,每到一个城市,一家人的首选地必定是去当地的图书馆,在图书馆中挑选喜欢的书坐下静静阅读是他们最开心的事。
想将阅读幸福感传递给下一代
看书已成为付媛一家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活动。付媛喜欢读人物传记、励志、教育类的书,爱人车刚则喜欢看历史类、园艺类的书,他最爱中国的四大名著。11岁的女儿车爱佳常在课余翻阅中国童话、绘本、科普、文学类的书,《小王子》是她最喜欢的书。
“阅读让我们一家人之间没有代沟,相互包容、互相理解。”付媛说,一家三口每天的阅读时间都保持在两个小时以上。不仅爱看书,他们还爱聚在一起听书,沉浸在书海的同时也享受着团聚的欢乐。
“书开拓了我的眼界,也影响着我的日常生活与教育下一代的理念。阅读使我变得坚强,乐于助人,遇事不急躁。我和丈夫因为阅读收获了幸福,所以想把这种阅读幸福传递给下一代。”付媛告诉记者,11岁的女儿车爱佳如今已是阅读小达人,热爱看书和写作,还经常参与学校和社区的阅读活动。
创建书吧 带动更多人参与阅读
2017年初,付媛夫妇在青神创办了一家屋顶花园书吧。书吧面积700平方米,分为成人跟儿童两个读书区域,藏书3000余册。
“如今,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心灵却时常感到缺失,通过读书能让我们在浮躁、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找回内心的平和与安宁。”说起创办书吧的初衷,她表示:“创办书吧圆了我多年以来的梦想,但最开心的还是‘因书交友\’,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书友。”
付媛一家不仅自己热爱阅读,他们还走出小家,带动更多人参与阅读。2017年,付媛开始在书吧定期举办读书会,意在“读书、思考、分享”。同时,开展诗歌朗诵活动、邀请青少年背诵古诗词、举行公益讲座讲解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等。
书香浸润幸福家庭
家住丹棱县文庙广场的徐明燕是位不折不扣的“书痴”。走进她的家,扑面而来的是阵阵书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摞摞、一排排摆放整齐的书刊杂志。在这个被书香笼罩的小家里,最常见的画面是一家三口各自捧着心爱的读物,尽情畅游在知识的海洋。
以书寄情 助爱情“保鲜”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徐明燕从入学起便熟知的一句话,在她的三十多年人生时光中,无论失意或是喜悦,书籍始终陪伴在身边,陪伴身旁的还有和她志趣相投的丈夫李佳。李佳是一名电梯销售经理,长期阅读,让这个中年男人身上弥漫着一股儒雅的书生气质。
“在人际相处中必须要有广阔的见识,阅读不仅仅是对职业的一种补充,更在不断充实我们的人生阅历。”在徐明燕家的书柜中,最上面一层是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间一层是各类科技书籍,最下面的则是一些杂志,这些杂志涉及生活、军事、健康等,种类繁多。随便从书柜中抽出一本书,段落旁标注着密密麻麻的读书笔记。徐明燕和丈夫都是爱书之人,看过的书,总是整理平整,放回书柜,长此以往书柜里的书籍也越攒越多。
以读为伴 造童年“阅读梦”
当二人世界升级为三口之家后,徐明燕和丈夫对孩子的教育极为看重。夫妻俩都注重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带着他一起阅读,从阅读中感受快乐。晚上临睡时,常常给他读故事、念古诗,孩子听着读书声也会不自觉地跟着一字一字地读;有时甚至听入迷不想睡觉,一直喊着还要听。
在孩子三四岁的时候,他们正式开启了一家三口的读书模式。三个人、三张桌、三盏灯,三本书,每天、每月,他们徜徉在知识的海洋里。“我和丈夫看书时,孩子会在一旁偷偷学我们,小手指着文字一本正经地自读自赏,入迷时还陶醉地摇晃。”想起古灵精怪的儿子,徐明燕欣慰地笑了。
孩子越长越大,爱阅读的种子已经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弟子规》《影响小学生一生的名人成才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等等,这些书他都爱不释手,甚至上厕所都舍不得放下。说到最喜欢的地方,一定是成都的书城,那里是书的海洋,他可以任意遨游。爱阅读,会阅读,这是父母送给他最好的成长礼物。
闻“香”识好书 读书传精神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于彭山区市民胡凤翔来说,书是知识的宝库,更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胡凤翔的家庭而言,读书是他们家庭生活中最亮眼的点缀。
结缘阅读 书籍成爱情的见证
胡凤翔和丈夫是乐山师范中文系同班同学,上大学期间,两个人因热爱阅读走到一起,他们学生时代最浪漫的约会大概就是相约去图书馆和自习室看书。
大学毕业后,两人走上了不同工作岗位,参加工作后,夫妻双方均从事文字相关工作。丈夫杨成尧是一名教师,多年来一直坚持阅读,坚持写作,撰写了大量诗词赏析,散文随笔等。在教学过程中,他不断推广阅读,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受益。
热爱阅读 三口之家其乐融融
“阅读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胡凤翔的家里,目之所及,必有读物,家中藏书已有近2000本,每人抱着书“啃”是家里最常见的风景。如今,他们家仍然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以上的阅读时间。
胡凤翔的女儿杨诗语从小喜欢阅读,上完幼儿园就能识字超过500个,上小学时就能对《红楼梦》进行人物分析,尤其钟爱文史哲学类书籍。对于女儿的读物,胡凤翔与丈夫从不管控, 经常向女儿推荐课外书籍等,让女儿能够自由阅读,享受阅读的快乐。
“我们家玩游戏都是文字游戏。”胡凤翔说,一家人在一起,经常玩文字类游戏,比如飞花令、诗词大会,只要跟文字搭边的游戏,家人都喜欢,这样的亲子时光,有情有益。
受益阅读 工作生活得心应手
妙笔生花,源自平时学习的积累。
胡凤翔在彭山政府部门任职。工作中,她凭借多年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在写作上得心应手。她撰写的数篇调查报告和社科课题多次入选《眉山市社科研究立项课题成果选编》,并荣获彭山区社科类“彭祖文艺奖”。她还先后主持编导、编印了彭山地方文化图书《享寿彭山》《闲说彭山》等。因为读书,他们结识了许多“文友”,工作之余,他们还指导社会志愿组织创办了诵读经典读书会,经常开展读书和词曲创作研讨活动。
喜欢读书的胡凤翔感染身边朋友,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
“我觉得书是世间最美好的礼物,它会教人懂得人生,懂得怎样面对成功与失败。”胡凤翔说,今后她还将继续扩大阅读面,身体力行推广阅读,让身边人都爱上阅读。
一位八旬老人的“阅读人生”
“这些都是我珍藏50年之久的老书了,有点泛黄,但是我的最爱。”4月17日,记者来到洪雅县洪川镇,在该镇文化馆宿舍里,见到了“爱书如命”的88岁老人李克勤,只见他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钢笔,端坐书屋,细细品读名著《鲁迅全集》。
今年88岁的李克勤,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出生,上中学时爱上看书,阅读习惯延续至今,已74年之久。与书为伴大半个世纪,他享受着读书的乐趣,也从书中收获良多。
152本笔记 记录阅读人生
李克勤的家里,客厅、卧室、橱柜……到处都堆积着各种书籍,密密麻麻,共有4500多册。书籍虽多,但老人分类整理,保存得当,生怕受潮损坏。
李克勤从1990年退休至今,他每天作息规律,上午9点出门,几分钟路程,到洪雅图书馆看书,10点半回家,下午2点到5点,继续在图书馆看书。“不动笔墨不读书”,说起读书,李克勤有个习惯,那就是记笔记,每天必读,每读必记。无论何时何地,只要老人看书,笔和本子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他拿出了多年的笔记本,里面整整齐齐地写着各种资料。
“只要看到喜欢的,有趣的,特别有意思的,我都要用笔在笔记本上,或者直接剪贴下来,收集成卡片。”李克勤说,记录就是最好的回忆,读书做笔记能加深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积累资料。从1950年起至今,有保存完好的学习笔记152本和历年报刊合订本149本,剪贴资料卡片8万张,文史社科占80%以上。
为了读取方便,他还想走“互联网+”之路,将读书笔记及个人著作发到互联网上。
4500册藏书 影响子孙后代
“家有藏书我不贫,心底无私天地宽。”这句话是李克勤多年来对于读书最大的体会,他认为读书是治学的基础,治学是读书的升华。
据李克勤介绍,他喜欢收藏书籍,藏书主要以社会科学、文学艺术、语言文字为主。他们一家目前藏书量达4500余册,每年还要订阅各类书籍报刊。
之所以收藏这么多书,全凭爱好。就连老人的儿子李建和孙子李浩铭也是读书的直接受益者。
李建说,父亲没有别的爱好,不爱看电视,不抽烟、不喝酒,但就是爱看书。从小到大,受父亲的熏陶,他也成了“书虫”,除了上班,大部分时间都在家看书。
孙子李浩铭受老人阅读熏陶,高中连续两年获得奖学金,2017年高考以601分的好成绩考进华北电力大学。
喜爱阅读,在后辈身上得到延续,李克勤高兴不已。
因为爱读书,李克勤家庭在2012年,被授予“诗书传家 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
“读书是一种精神财富,今后仍将继续阅读学习。”李克勤表示,未来他和他的家庭将延续读书的热情,带动更多的人阅读,不断汲取知识的养分,享受读书的美好时光,为营造书香眉山尽一份绵薄之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辜乾刚记者杜沁莲)近日,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仁寿县作家协会举办了2018年第一次读书交流活动。该活动以“以爱之名热爱家乡”为主题,呼吁身边的人多阅读、写作,多热爱自己的家乡。读书活...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