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傅 轩
孝敬父母 弘扬家庭美德
古训云;百善孝为先。一个美好家庭的核心就是“孝”。夫妻俩常常将“孝顺”的意义说给年幼的孩子们听,并且用实际行动来给孩子们做榜样。随着父母的年龄增高,老人们的身体也每况愈下,张红丽总是时刻心想着老人,定期带着老人们去检查身体。公公喜欢出去旅游,张红丽夫妇无论工作多么繁忙,每年都要带着公婆去参观全国各地景点,陪着老人们散心。2015年,公公在家中突然感到不适,张红丽闻讯后抛下一切工作迅速将老人送往医院,在老人手术过程中,夫妻俩一直在手术室面前等候,一直看到老人手术成功结束后,两人才放下紧张不安的心。老人住院期间,夫妻俩每天都变着花样给老人做营养饭菜,在工作繁忙不能及时赶来陪着老人说话的时候,会让子女给爷爷读书读报纸来解闷。弘扬家庭美德是构建和谐家庭的灵魂,在这个普通家庭,夫妻俩用实际行动将“孝”的美德传承下去。
言传身教 重视子女教育
孩子是每个父母的骄傲。张红丽夫妇有着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在教育孩子方面,夫妇俩一直都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品德。他们要求孩子们尊重长辈、尊重老师、尊重同学;在公众场所要自觉遵守公共道德;要时时刻刻礼貌待人。孩子们偶尔淘气犯错误的时候,夫妻俩也不会“棍棒教育”,而是教会孩子们换位思考,让他们体会到犯错误之后其他人的感受会怎样,让孩子们自己正确看待自己的错误,从而诚心改正。张红丽一直认为教育子女是要用爱来感化,父母不仅要为孩子做榜样,还要多与子女沟通。在他们的影响下,两个孩子品行优秀,多次获得“三好学生”等优秀称号,两个小家伙也深受亲朋好友、老师同学的喜欢。
乐于奉献 热衷公益事业
张红丽夫妇经营一家石英砂公司。他们在取得事业上的成功之时,一直心系家乡。夫妻两多次向当地政府捐款修水坝、修公路。并且主动向家乡里贫困村民提供工作岗位,积极带动当地村庄的经济发展。在2014年,张红丽夫妇向希望小学捐款4000元供学校购置教学器材和设备;2014年11月,捐款20000元帮助修建大庙水渠桥梁;2015年,在乡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捐款60万元建设家乡的公路;2016年8月,家乡修建村村通水泥路项目时,积极捐款20000元。另外,作为当地优秀的企业家,夫妻俩还为政府捐献一辆轿车,更好地方便政府为群众服务。
善待员工 体现人间真情
在员工的眼里,两个上司对于工作是一丝不苟,对于员工是和蔼可亲。张红丽在自己的厂内专门建了篮球场给员工们解闷,常常陪着员工打篮球,在运动之增进了与员工之间的感情。除此之外,员工不慎受伤,夫妻俩也绝不推脱责任,对员工嘘寒问暖,全权负责。2016年2月16日,职工柳叶不慎在办公室严重摔伤,张红丽闻讯后迅速送她前往医院,承担她的手术费、住院费。养病期间的六个月,工资全额发放,还经常去柳叶家里看看,陪她聊聊天。张红丽从医生那里了解到断腿在恢复的过程中会出现痒的症状,而黑鱼汤可以止痒,特地煲了黑鱼汤,亲自送到柳叶家里。夫妻俩一点一滴的行为,员工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公司经营困难时期,员工主动要求降低工资,支撑公司度过难关。
这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的一个普通家庭,他们做的事是每个社会公民所应该做的事情。他们懂得孝敬老人是每个子女必须要做到的事情;教育子女一定要言传身教,多与孩子沟通;要乐于奉献,乐于助人;对待周边的人要友善。在创建和谐社会成为主旋律的今天,张友振、张红丽夫妇的家庭无疑是一个和谐家庭的榜样。如果每一对夫妇、每一个家庭,都能乐观向上、互敬互爱、任劳任怨,那么平凡生活就会变得甜甜蜜蜜,普通家庭就会变得美美满满,和谐社会也就不再遥远。
张红丽夫妇和孩子共度美好时光
家庭是每个人的心灵港湾,而幸福美满是每个家庭最向往的追求。在21世纪的今天,文明、和谐、敬老、积极向上是每个家庭应该追去的新时代主旋律。提起张友振、张红丽夫妇,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同事员工都赞不绝口。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有着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更多的是他们尊敬长辈、乐于奉献、热衷于公益事业的等等行为让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庭散发出美丽的光辉。
新闻推荐
从贫困村到旅游村 化石村打好脱贫“翻身仗” 本报记者 梁昊 文/图
五龙山第二届桐花森林音乐节,吸引众多游客。五龙山中回荡悠扬提琴声。近日,2018五龙山第二届桐花森林音乐节(以下简称音乐节)闭幕。音乐节期间,仁寿县禾加镇实现旅游收入150万元,接待游客3.2万人。可观...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