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刚和刘献慧。
没有那么多浪漫,踏踏实实就是一种幸福
5月15日,一对结婚24年的夫妻,联系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希望参加“红花郎幸福2018”活动,晒出在成都打拼创业、平淡而幸福的故事。
杨建刚、刘献慧做了24年的酒类经销“夫妻档”。他们从骑三轮车跑业务,到有了办公室、门店;从住出租屋,到在成都买房扎根。
在刘献慧看来,爱情的发酵剂,不是浪漫,而是踏实。他们的幸福,融入到平淡生活的油盐酱醋中。在由郎酒股份和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联合推出的“红花郎·幸福2018”活动中,这对夫妻讲述了他们的幸福之道。
杨建刚来自眉山仁寿农村,初中毕业就到成都工作。而来自自贡的刘献慧,当年则在成都一家店铺帮忙。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刘献慧上班的店铺里。“那是1992年,我去他们那边谈业务。”杨建刚说。双方互生好感,但他们谁也没主动提出交往。
一次,杨建刚借故去找刘献慧,时值午饭时间,刘献慧把没吃完的早餐热了准备当午饭。杨建刚看到后就走了。“我以为他走了,结果他买了份凉拌白肉回来。”回想这一幕,刘献慧笑得很甜蜜,“觉得他是个老实人,很贴心。”
在这份凉拌白肉的“助攻”下,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1994年,两人结婚。没有浪漫的求婚,没有耀眼的婚戒,就连唯一的合照,也只是拍的标准照。“我是赚到了。”杨建刚打趣道。
婚后儿子的出生,让他们肩上的担子更重。1995年,两人决定自己创业。
开店铺、做批发……那是一段艰难时光。刘献慧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守着店铺,而杨建刚则骑着租来的三轮车,边送货边找业务。“那时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杨建刚说。刘献慧却不这么认为,“他身上那股冲劲儿,让我很有安全感,也给了我很多鼓励。”
经过努力,两人的小日子渐有起色。1998年,夫妻俩买了辆面包车。2000年,他们做起了品牌代理。2003年,在成都打拼的两人买了第一套房。
5月13日母亲节,在外地上大学的儿子一早发来祝福和红包。当刘献慧回家时,杨建刚为她做了一桌菜,其中的麻辣鱼是刘献慧最喜欢的菜。
结婚24年,家里都是杨建刚掌勺。“我做饭不好吃,都是他下厨。”每次杨建刚下厨,刘献慧就帮忙摘菜、淘米,如同两人在事业上分工合作一样。
“夫妻就是要相互付出,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刘献慧看来,爱情和酒一样,越久越醇,而爱情最好的发酵剂,不是浪漫,而是踏实、简单的生活,“没有那么多浪漫,踏踏实实就是一种幸福。”
“红花郎·幸福2018”已正式启动。接下来,我们继续在全川、全网寻找幸福故事,并为幸福的人儿送上喜庆满满的红花郎,一起为幸福干杯,向奋斗致敬。
赶快通过以下途径,分享你的幸福吧。
1 下载并登录封面新闻APP,点击求助小封并留言,说出你们的幸福故事;
2 通过发送新浪微博话题#红花郎幸福2018#,并@华西都市报进行讲述;
3 呼叫华西都市报热线028-96111。
“红花郎·幸福2018”评选活动从即日起已开始报名。“红花郎·幸福2018最美新娘”“红花郎·幸福2018金牌宴席酒楼”“红花郎·幸福2018优秀联盟商”三大榜单等您来报名参选。活动主办方为获奖者准备了丰厚的奖品,报名请扫二维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吴冰清摄影刘陈平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冰如记者万晓红)近日,在仁寿县方加镇古午村北边山坡上的10千伏青方线改造作业现场,设置安全围栏、布置绞磨机等放线...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