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刘天智 刘守刚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6月22日早上,仁寿县大化镇水利社区的王蓉照例拿起厨房的垃圾往外走。在她家的门前放着一个一体双桶的垃圾桶,她把酱油瓶和塑料袋放入了灰色桶内,把菜叶子、西瓜皮等则放进了绿色桶里。“上午8点左右,社区的垃圾收集员就会上门收垃圾,将垃圾分类倒入收集车上的两个桶内。”王蓉说,“自从开始垃圾分类以后,居民们都更关注卫生了,现在社区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了。”
走进水利社区,就看见每户居民的家门口都摆放着一体双桶的垃圾桶,垃圾桶上注明有 “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字样。居民的房前屋后、路面上整洁干净,完全看不见一丁点垃圾。“反正就看会不会烂,会烂的扔绿色的桶,不会烂的扔灰色的桶。”对于每个水利社区的居民来说,这样的垃圾分类方法早已烂熟于心。
去年,该县在60个村(社区)试点农村垃圾分类处置。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该县通过抓宣传培训、抓设施配套、抓经费保障、抓监督管理,推行“农户先分、保洁员二分、分拣员三分,定时定点分类投放运输,农作物秸秆、枯枝落叶粉碎还田”等措施,按照“大类粗分、减量处理”的原则,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可腐烂垃圾”和“不可腐烂垃圾”,由保洁员每天定时上门收集,镇上统一转运。
为了让垃圾分类观念真正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习惯中,该县相关部门积极宣传发动,通过组织干部和代表参观培训,引导村民如何使用 “两桶”进行垃圾初步分类。通过召开垃圾分类现场观摩会、推进会,评选表彰“垃圾分类示范户”,实现了点面结合,以点带面,使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开始参与垃圾分类,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各试点村(社区)采取村民自治,通过群众代表大会,制定了《垃圾分类村民公约》、垃圾分类处置办法及流程,规范了农村生活垃圾袋装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等制度。
目前,仁寿县已经实行户定点、桶分拣、站转运、公司处理的方式,进一步规范生活垃圾的收集、分类、清运和处理。从源头减量入手,鼓励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将可利用废品送到回收站出售,或等回收员上门回收,变废为宝。而经生活垃圾一体化自动处理机处理完成的有机垃圾,可以直接应用于农田施肥或园艺栽植。
新闻推荐
6月23日,仁寿县高家镇党委举办庆“七一”党群联欢文艺汇演活动,14个村(社区)党支部分别表演了文艺节目。当天,镇党委还对3个先...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