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现代初中生感情丰富,思维活跃,好奇心和模仿能力特强,身心正处于高度发育阶段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方法来突破初中地理的教学难点。
一、故事法
学生认识理解日期变更线是地理教学中的难点,我通过讲故事让学生认识理解:1519年葡萄牙的麦哲伦受西班牙国王的委派,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进行环球探险,他们从大西洋、太平洋、穿过印度洋,再进入大西洋,历经三年,终于在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他们回国后却被一个奇怪现象搞糊涂了:他们的航行日志上明明记载这一天是9月5日,为什么当地时间却是9月6日?他们怎么过“丢了”一天呢?后来人们经过反复测试,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地球上存在着“日差”,各地见到太阳的时刻并不同步,东边总比西边早见到日出,往东每相隔15经度时间就早1小时,全球一周跨360经度,如果向西追赶着太阳跑一周后回到原地,则恰好晚24小时,即整整晚一天。反之,若向东跨360经度行驶一周回到原地,时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学生讨论,最后学生终于明白了“丢掉”和“多出”一天的原因。人们为了不把日子搞糊涂,于1884年,国际上统一规定把180度经线作为一天的开始起点,即180度经线就是日期变更线或日界线。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为:东穿日界线日期退一天,西穿日界线日期进一天。
二、实物法
教学中尽量用实物,给学生直观形象的认识,突破教学难点。如地图上的方向教学中,半球图上经纬网定向是难点,特别是东西方向的判别,我在教学时就充分利用地球仪旋转,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时自转方向为东,相反方向为西。然后把南北半球经纬网图分别画出来,把在地球仪上观察到的事实反映在图上,这样学生就差不多能理解了。最后总结为:东西方向的判别以地球自转方向来定,地球自转方向的箭头方向为东,箭尾方向为西。南北方向由极点来定:北极点是最北端点,南极点是最南端点。在北半球图上离北极点的近点为北方,远点为南方。在南半球图上,离南极点的近点为南方,远点为北方。
三、口诀法
编口诀可以帮助学生记忆理解,突破教学难点。如东西半球的判别是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记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如果有图并且图上有西经20度或东经160度经线判别东西半球,学生容易掌握,但是题中只告诉经纬度无图的情况下,要求判别东西半球,就比较难了。为了解决这个难题,我就让学生在经纬网图上推导得出:西经度看西经20度,小于西经20度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大于西经20度的西经度在西半球。东经度以东经160度为准,小于东经160度的东经度在东半球,大于东经160度的东经度在西半球。最后归纳成一个口诀:西经度看西经20度,东经度看东经160度,都是大西小东。
四、实验法
通过师生一起动手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难题。如海陆变迁一节中,大陆漂移学说是一大难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于哪里?我就给学生布置回家找一块薄木板,把它据成几块,然后拼合在一起放在水里,再用吸管伸到水下面吹气,这时,水就开始流动,木板就向不同方向漂移。由此得出: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只要你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积极参与,一定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新闻推荐
惊心动魄6小时 洪水中救出1039名学生娃 梁卫东/图 本报记者 梁昊/文
背着学生转移。齐心救援。转移学生。7月2日,对仁寿县清水镇中心小学的1039名学生来说,是难忘的一天。这一天,他们遭遇了洪水...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