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是人们成长的精神粮食,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法。有没有阅读能力,对于一名学生来说十分重要。阅读能力也是学生学习语文学科必须具备的一个重要素质。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来说,阅读的要求也是不同的。针对小学生的阅读现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培养阅读兴趣
要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关键是要让学生多读。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树立他们的阅读信心,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
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根据阅读的内容和作者的意图,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多读多思考,边读边琢磨,对照问题寻找答案。找到正确的答案后,教师可加以鼓励、表扬,这样学生有了信心,就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师也可以从学生喜欢的文本着手,通过品味学生喜欢的文本,让他们找到阅读的乐趣。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逐步延伸到其他文本的阅读中。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习惯阅读各种文本。
加强诵读训练
从目前农村学校的学生阅读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缺乏高效率的阅读,诵读成了干巴巴地读文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对学生的阅读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文章的用意,在读中领悟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平时注意利用阅读训练,教给学生朗读的节奏,根据不同的体裁,采取多种阅读形式,朗读时要做到抑扬顿挫。特别是每天的早自习,要让学生做到诵读声音大、有节奏、有感情。课堂上朗读时,可要求学生站起来读,也可以带动作读,读出自己的精、气、神。
掌握阅读技巧
小学教材中范文(精讲课文)居多,语言准确精练、结构合理、故事性强,这类课文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的最好的指导材料。在教学中,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好这类教材,加以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需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改进教法,强化阅读训练,提高阅读水平。以教学目的和教学大纲中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作为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提出问题,把讲范文课教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掌握阅读基本方法的指导课。通过对文章的学习让学生把握“范文”的精髓,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不再看见阅读就害怕、厌弃,而是要成竹在胸,知道如何下手阅读:哪里是重点,哪里是突破重点的关键。
注重方法指导
一是泛读。泛读就是大量的阅读,指读书的面要广,参与阅读的面要大,要广泛涉及各方面的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古今中外、寓言童话等各种书籍都读,开拓孩子们的思路。二是精读。所谓精读,是要细致读,多思考,反复琢磨,反复研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更深层次地了解作者的用意。三是通读。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文章进行阅读,读完后要明白这篇文章讲了什么,要对文章有全面的了解。四是快读。一篇文章要在短时间内读完,就要快读,可采用扫描法,把文章浏览一遍,了解文章大意。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量。
提升阅读能力
教材文章的学习是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但要想彻底提高阅读能力,还要在课外阅读题中加强练习和巩固。教师在教材中每讲完一种文体,可找相应文体的练习题给学生练习,也可推荐类似体裁的文本,学以致用和巩固,将教材内文章的阅读经验转化到课外阅读文章中,检验学生阅读技能的掌握情况。练习要有针对性,选择题目要简单化和典型性。注重学生独立思考和信心的养成教育,在阅读中善于发现问题,能用自己的思维、方法去感悟问题,处理问题,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提升阅读水平。
总之,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不能一蹴而就,要不断地训练、总结,循序渐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在阅读中,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阅读能力,把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把学课文与学习作、学做人联系起来,在实践应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习作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学习,学得有趣,主动去读去思考,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新闻推荐
“今年,村里枇杷产量近150吨,我们有40%的优质枇杷通过‘网上枇杷节\’卖出去了。”四川仁寿县文宫镇飞跃村64岁的村民徐友...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