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万江科技总经理贺新: 贺新(右四)和团队成员在一起。
迈入成立的第十一个年头,过去这一年是成都万江港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江科技”)开启发展新征程的一年,也是公司披荆斩棘,实现全新突破的一年。
数据显示,在2018年整体经济环境不是很好的情况下,成都万江科技实现80%的业绩增长。在公司联合创始人及总经理贺新的带领下,公司订单超过3亿,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不断修炼内功的同时,企业发展斩获了一系列外界的认可——2018年先后荣获成都市“准独角兽”称号、“四川企业技术创新发展能力100强”和“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等荣誉。
1月11日下午,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举办的“榜样中国·2018四川十大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评选活动颁奖典礼在眉山市仁寿县隆重举行,贺新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荣获“2018四川十大新经济领军人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贺新介绍,作为一家专注于水行业,提供基于信息化整体科技解决方案的公司,万江科技是立志成为水科技信息化服务领军队伍的高科技企业,公司将在细分领域做精做专,用科技服务水,打造产业互联网新的增长极。
脱胎于IT更精于科技
万江科技由原成都市人民政府参事、四川大学智能控制研究所所长、四川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学科主要创立者及学术带头人古钟璧教授在2007年创立,古钟璧正是贺新的老师。
“从企业创立之初,就是背靠川大这个强大的智囊团。”贺新说,万江科技以四川大学电子信息技术、水利水电学科为技术支撑,聚焦水科技行业,提供适用于水信息、水调度、水处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研制推出可在水利行业广泛推广的技术和系列产品。业务涵盖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监测、供排水管理、智慧灌区、智慧农业、水质监测、水利工程管理等领域。
“说起IT,人们第一反应就是计算机硬件软件。”贺新说,打破传统认知,脱胎于IT更精于科技,万江科技在这方面走得更远。“我们在水科技研究和智慧水务管理平台中,引入了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遥感分析、新材料、水文和水动力模型等技术,聚焦目标用户,将技术外延拓宽,用科技服务于水,进而优化利用水资源,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单一的技术认知表层。”
目前,企业产品方案已经覆盖近50种,垂直打通从物联网感知到智慧管控整个生态链,为用户提供水科学和水行业智慧应用全线产品与服务。从新疆阿勒泰乌伦古河流域信息化顶层设计,到海南火龙果基地灌溉管理建设方案,深耕细分领域11年,万江科技在水科技领域赫赫有名。
以智慧水务应用为例,万江科技项目涉及水旱灾害防御、水文水资源监测、供排水管理、智慧灌区、智慧农业、水利工程管理等,在细分领域充分占领了市场,成为智慧水利解决方案的领导者。典型案例包括四川省山洪灾害防治项目云平台、贵州省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成都市岷江水厂三期、新疆吉木乃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都江堰灌区量测水及信息化建设等项目,在业界积累了强大的口碑和影响力。虽然在消费端的知名度远远不如业界,做得比较少,但是万江科技提供的智慧科技却已经在默默地服务成都一个庞大的群体。“比如,成都市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就是我们公司基于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而打造的。”贺新说。
成熟模式的快速复制
在行业面临众多不确定性的一年,万江科技逆市上扬业绩增加超八成,背后是否有独家秘诀?
成熟模式的快速复制或许可以为其背后的快速发展打下注脚。
万江科技走出西部,在传统的新疆和四川市场之外,开始了全国性布局。目前,企业在全国16个省市设立分公司,将其在行业中积累的经验和商业模式进行了复制。
在贺新看来,成功布局公司核心技术架构并构建了体系化的产品版图,全国性的业务拓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并验证了企业的拓展模式,都是公司成长为行业细分龙头企业的重要助力。“创新的管理模式、商业模式以及公司销售网络在全国的扩张促使了业务的快速增长。”
数据显示,2016至2018年,公司业绩种类由12个种类增长到16个种类,涵盖了山洪、水文、水资源、水库、灌区等类别。截至2018年12月,全年订单收入超3亿元,同比去年增长80%。“实际增长略超我们年初的预测。”贺新说。
目前万江科技共计287人,研发人员74人,占比26%;平均年龄30岁,从身体状态、职场经验及技能等均属于职业黄金年龄阶段;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65%,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24人,团队成员非常年轻,人才学历结构相对合理。
“和很多科技公司是某一个技术专家或是某一个具有某些独特资源的人带领一群人不同,我们更倾向于团队作战,凝聚起小团队的作战能力。”贺新表示,而这种小团体作战,独立核算的模式,保证了团队整体的系统性能配置,保证了公司稳定的扩张。“我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可以快速复制的健康机制,这个机制可以源源不断地吸收新力量,使公司更上一层楼。”
建构水科技产业生态圈
从一个点切入,目前万江科技正全面打造一个新的生态圈。
在技术领域,公司整合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多方学术资源,打造一个良性的学术生态圈,为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智力支持。2018年,成都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在万江科技挂牌,为企业技术攻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提供了更多高端资源。以核心业务为聚焦,以技术为切入点,切入到人工智能,站到技术的更高点,支撑整个生态圈的布局。与此同时,将整个生态布局连接上下游客户、科研机构、供应商、行业协会等多方资源,打造一个发展的生态闭环。
如果为如今的万江科技找到一个发展的参照物,贺新毫不讳言,公司正在全面学习小米科技的模式,建构水科技生态圈。通过利用万江科技在水科技行业的深度理解,以及现有的技术平台的优势和渠道,将一些专用技术的提供商融入进来,实现行业性融合。目前,万江科技和华为、紫光、哈希、微软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已形成密切合作,通过和外部的资源、技术的嫁接,实现强强联合。
谈起2019的目标,贺新表示,在去年扩大规模的基础上,一个省一个省的做实,把每个省做成一个稳定的单元。“数据有了,项目有了,业绩有了,但还是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单元。他表示,全国的“战场”已开辟,下一步就是要建立“根据地”。”
2018年,万江科技进行了B轮融资,融资金额7000万元。
“我们不轻易定义技术优势,在我看来,万江科技的发展是在于抓住行业的真正需求,然后整合技术和资源,最终实现商业模式的创新。”贺新说,从传统水利行业一路转型而来,万江科技涉足人工智能、物联网、水文模型、新材料以大数据等技术领域,用技术创新和模式变革引领企业发展新方向。未来还将继续坚持做细、做精、做专业的发展理念,力争成为水科技行业技术先行者,用科技服务水,打造产业互联网新的增长极。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想玲 杨金祝 实习生 雷敏 摄影 雷远东吴枫
新闻推荐
双向8车道,天府仁寿大道昨日正式通车! 自驾仁寿 不担心成自泸二峨山堵车了
■天府早报记者周琴1月13日,天府仁寿大道上,40辆汽车撞破红线,标志着天府仁寿大道正式通车。天府仁寿大道将与天府...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