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昨(25)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吴靖平深入安县高川乡、北川曲山镇唐家山检查指导防洪度汛、地质灾害治理等工作。他强调,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人民群众负责的精神,把安全度汛摆上重要位置,抓好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及治理,坚决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严格落实汛期值班制度,认真做好群众避灾应急演练,科学防御、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市委常委、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少敏,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秘书长王黎,副市长赵琪参加检查。
在安县高川乡,吴靖平实地察看老鹰岩堰塞湖治理情况。经过4次扩口降坝工程治理,形成了长270米、底宽30米、边坡1:1.5的泄流明渠,水位总体下降40米,库容降至8万方,达到十年一遇的行洪能力。吴靖平指出,老鹰岩堰塞湖治理成效已显现,但对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控,一刻也不能放松。高川乡是山洪泥石流灾害防治的重点地区,要学习借鉴德阳清平乡地质灾害治理及避险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加强群众避险演练,落实好汛期值班制度,一遇险情及时避灾。
在高川乡泉水村,吴靖平深入群众安置点看望当地干部群众,踏勘避险撤离线路,察看转移安置点,检查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吴靖平对当地干部群众说,今年是“5·12”特大地震四周年,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依然繁重,当前绵阳市已进入汛期,我们一定要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严阵以待,扎实做好防灾避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在村支“两委”驻地,吴靖平检查了电台通讯保障及度汛物资储备等情况,并通过电台与泉水村各监测点值守人员通话。他说,高川乡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希望各监测点落实责任,加强值守,一旦有险情及时通报情况,确保群众及时有序转移。
在高川乡二郎村,吴靖平察看了塘房沟泥石流工程治理情况。受“5·12”特大地震影响,塘房沟上游多处崩塌和滑坡,严重威胁高川场镇安全。按照“以拦为主、以排为辅”的治理思路,治理工程于去年12月全部完工,建起3座拦挡坝、4座潜坝、1处防护堤,回填了裂缝、整理了沟道。吴靖平对工程治理给予肯定,认为建拦挡坝很有效,对泥石流滑移起到重要缓冲作用。他指出,泥石流会流快、成灾快,局部性强、破坏性强,要进一步排查灾害隐患点,扩大工程治理覆盖面,加强灾害隐患点的观测、管护,做好汛期物资储备、防灾避灾、应急抢险等准备工作。
在高川乡天池村,吴靖平察看了新村建设、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情况。天池村素有种植厚朴、杜仲、黄柏、黄连、重楼等中药材的传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重楼的亩产在200公斤以上、每公斤价格460元左右,种植效益高。目前,天池村已引进四川瑞生塬生物科技公司,发展规模化重楼2000多亩。吴靖平指出,天池村发展中药材的资源好、市场好,村支“两委”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再与龙头企业合作,形成共建共生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在北川曲山镇唐家山堰塞湖大坝,吴靖平实地察看了已竣工的堰塞湖大坝、泄洪洞及索桥,听取北川汛期灾害防治和唐家山堰塞湖区域防洪度汛工作汇报。吴靖平指出,“5·12”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唐家山堰塞湖区域已进入第四个汛期,虽然进行了大量的地质灾害治理和水利工程建设,但北川山区地质结构遭受破坏严重,地质环境十分脆弱,防汛形势仍十分严峻。北川及唐家山堰塞湖治理指挥部要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全面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积极申报工程治理项目,加快实施防汛应急工程,做好应对突发灾情的准备工作。特别要绷紧安全这根弦,对易发、多发泥石流灾害的重点村加强监测,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责任到人,做好群众避险演练,保持信息畅通,确保安全度汛。
(本报记者 曾晓伟 文/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过市、县就业部门牵线搭桥,合作社顺利贷款150万元,为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技术解了燃眉之急!”近日,安县长沟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宜海,谈及自己的创业经历,感慨万千。2...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