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小康
安县睢水镇道喜新村——
开栏的话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一个新的提法特别吸引世人的关注:在2020年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目标。过去我们一直说要建设小康社会,如今党明确提出了实现宏伟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人民群众的“小康”梦想越来越近。
新蓝图下我们该怎么干?身边的群众还有什么样的期待?本报记者就此深入基层,采访那些在工厂车间埋头苦干的奋斗者,采访那些新农村建设的参与者,听一听百姓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期盼……我们每个人,都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都应该多尽一份心、多出一把力。
本报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小康社会与我们》,敬请垂注。
□黄小山 本报记者 吴璟
12月5日,记者走进景色宜人、整洁有序的绵阳市安县睢水镇道喜村。山脚下,一排排4层的小楼房耸立,街道两侧布满餐饮店、商店和摊点。
“我们也过上了城里人的日子。”42岁的农民彭明丽在家门前悠闲织着毛衣。曾经分散于山间的道喜村上千村民,如今已成为这个社区的新居民。
道喜村曾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村,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2009年,道喜村在政府支持资金50%、村民自筹资金50%的情形下,全村400多户共1050人全部搬入山下统一规划、建设的新型农村社区——“道喜新村”。
“从山上搬到山下,一年少走好多路,出门就能坐上车,你说方便不方便?”说起生活中的新变化,村民彭明详感慨不已,“医院就在社区里,学校就在社区门口。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在附近的银河集团、睢水酒厂找到了工作,每天收入低的七八十元,高的一两百元。”
村文书彭德清说,道喜村的目标是实现“农村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农民市民化”。
新闻推荐
地灾风险加大,须坚持24小时监测值守并及时主动避让本报讯(记者许静吴梦琳)记者从省气象台、省国土资源厅获悉,7月8日至9日的强降雨,集中分布在“5·12”汶川特大地震和“4·20”芦山强烈地震带沿线,加...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