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 波 本报通讯员 黄初艺 何宏生
1月3日傍晚,小雨将歇。寒风中,家住隆安县南圩镇的个体户老陈与妻子驾驶摩托车匆匆赶到蝶城文化广场,与新兴粤剧团的10余名团友搭起布景,摆开音响,调试乐器。随着一声锣响,夫妇俩摆正身姿,一曲经典粤剧曲目《花好月圆》张口便来,台下叫好声一片。
新兴粤剧团是一个活跃于隆安县的粤剧“私伙局”,元旦至今,剧团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县文化馆、蝶城文化广场等地“开局”,为当地群众献上两个小时的小型粤剧表演。“私伙局”原指民间戏迷自备乐器、自由组合而成的团体。如今,京剧、粤剧、壮剧等各种形式的戏曲“私伙局”在隆安方兴未艾。去年以来,隆安县积极构建宣传文化阵地和网络,重点做好县综合体育中心、影视活动中心(剧院)、博物馆的规划建设工作,所有乡镇文化站均达到“四有”标准(有人、有房、有经费、有活动),一级文化站比率达30%以上。
隆安县对于群众文化产业的扶持,使民间艺术之花在城乡处处开放。截至目前,该县已成立30多支业余文艺队共800多人,主要是当地农民、个体户、教师,退休干部等。他们活跃在城镇和乡村,通过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宣传新政策、歌唱新生活,以先进文化挤压赌博、迷信等不良社会现象,有效促进了社会文明与和谐。创立于2008年的新兴粤剧团,原本只有4名成员,如今该团已发展至16名团员,还配备了专业戏班里的打击乐器、二胡、唢呐、高胡、中胡、大提琴、扬琴、音响灯光及道具戏服等设备,在隆安城乡打出了知名度,并多次前往南宁城区及百色、玉林等地表演。
新闻推荐
本报隆安讯隆安县依托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将远程教育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机结合,组织系列学用活动,为教育实践活动“暖场”。该县依托县、乡(镇)、村三级远程教育站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