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政府出一点,村民出一点,企业出一点”的“三个一点”的办法,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完善乡村特别是村级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争辖区内每个行政村、社区都建设有1个生活垃圾池,按总人口数的多少分别配备相应的保洁员。
——那桐镇党委书记翟珊妹
■本报记者 覃宏玲
记者:那桐作为隆安最大的经济重镇,在垃圾无害化处理方面,有何特色?或是在治理当中有何难处?
翟珊妹:那桐镇有一个垃圾中转站,如今镇里所有的垃圾都是通过这个中转站进行转运的。先是由村收上来,再运到镇上,然后再由镇运到县城里,进行无害化集中处理。但是由于镇里垃圾较多,特别是遇到圩日的时候,垃圾更多。镇里经费不足,导致有的时候垃圾清理不及时。
记者:对于村容整洁与绿化美化方面,那桐镇有何特色与典型?
翟珊妹:那桐镇定江村有两个屯,一个是定典屯,一个是雷部屯。而中国的特色村就在定典屯。在这个屯里,由金穗香蕉公司出钱,请了环卫工,每天对村道路进行清扫,以保持干净整洁。而在雷部屯,则是由村民自筹资金,请了两个环卫工人,每个环卫工人每月500元钱工资。虽然环卫工人工资不高,但是他们乐意做,因为打扫的是本村道路。而在打扫当中,环卫工负责打扫村里的公共活动场所,以及村里的道路,而村民则负责自家门口的清洁卫生。
记者:对于清洁乡村里提到的农村清洁水源这个问题,那桐镇有何举措?
翟珊妹:之前,那桐镇部分村屯池塘、水沟里漂浮着较多垃圾,对于如何处理这些垃圾,今后,他们会有计划地让有集体收入的村屯,召开村民大会进行讨论,拿出一定资金,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池塘、水沟进行大清理。
记者:在农村的改水、改厕、改厨设施方面,那桐镇有哪些方面做得较好?
翟珊妹:我们发动村民进行改厕、改厨设施,利用部分农作物的枝杆、动物的粪便等来进行沼气池能源使用,这样既让村民节省开支,做到省力省时,同时也不破坏生态环境,清洁环境卫生。
背景:那桐镇是隆安最大的乡镇,也是隆安县的经济重镇,全国最大的香蕉基地就落户在那桐镇,而中国特色乡村也在那桐镇。如今那桐镇以“城乡清洁工程”为动力,开展城镇化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张林忠赵莹莹记者 龙博)随着高考各批次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的不断推进,家境困难的学子在焦急等待录取结果的同时,又多了一份对大学高额学费的担扰。如何让贫困学子迈得出“家门”...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