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年来,绵阳市按照省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村社”活动为载体,努力开展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有效地提高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促进了农村环境的大力改善。
绵阳市以“进村社”活动和“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为载体,在全市启动实施了“除陋习、树新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专项行动,并在全市选择了50个重点村开展示范,引导广大农民搞好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改善和提升农村形象面貌。
各地农业部门以“一池三改”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村沼气,加大人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力度,全市农村已基本形成人畜粪便及秸秆无害化处理-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生活用能自给有益的循环利用模式,极大地推进了农村农业可持续发展。通过中低产田土改造,确保泥不下山、水不乱流,控制减少水土流失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扩散。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禁止各地露天焚烧秸秆。特别是今年以来,市级财政先后投入700万元专项资金,在全市推广秸秆还田技术,成效显著。
绵阳市还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积极推广高毒农药替代和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提高农民科学安全使用农药水平,并引导农民大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减少化肥农药施用总量,从源头上减少了环境污染。目前,三台、江油、安县、涪城4个县市区已被列为全省农作物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示范县,辐射带动全市粮油高产创建示范区示范推广杀虫灯诱杀、稻鸭共作、生物农药等病虫绿色防控技术26.7万亩,年推广配方肥应用面积达到350万亩次。 (本报记者魏星奎)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8)日,副省长、省红十字会会长陈文华专程前往安县塔水镇七里村,调研“博爱家园”项目建设工作。他指出,省红十字会将援助30万元资金,支持七里村“博爱家园”项目建设。省、市两级红十字会要充...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