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宽敞的服务大厅内,设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就业援助等服务窗口,LED电子显示屏、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服务……这是近日记者在安县兴仁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看到的场景。“就近的服务、良好的办事环境以及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让我们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正在咨询就业援助信息的杨玉兰告诉记者。而这,只是绵阳市加大资金投入,完善设施设备,充实基层队伍,促使全市276个乡镇、388个社区均建立了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针对以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较少、职能不完善的突出问题,绵阳市通过加大投入,不断夯实硬件基础。仅由市人社系统共建的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就有256个,总面积37060平方米,总投资6713万元;社区平台18个,面积2000平方米,总投资19万元。绵阳市还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办公用房和“一站式”服务大厅,根据服务大厅的职能,制定了“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流程上墙”等标准,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环境。
为了充实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队伍,绵阳市为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和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配备专职人员,市人社部门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不定期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同时,为基层服务平台统一配备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服务设施,并开通了连接县、市的互联网络,推动基层公共服务工作有序、规范、高效运行。目前,基层服务平台的业务范围涵盖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大部分业务,包括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失业登记、社会保险等,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
(本报记者 廖姝 实习生 郑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近日来到北川禹里乡石纽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但见一条5米宽的水泥路贯通全村,在一片菜地里,蔬菜基地带头人肖容正忙碌着。他说:“按1亩地平均1万斤,全兴公司最低收购价3角钱计算,也有3000多元...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