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安县“第一书记”采取“创建”“援建”和“改建”方式,帮助贫困村党组织做好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抓创建,争先进位有目标。根据驻村党组织“承诺”的“五个好”创建目标,帮助制定完善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措施和完成时间,探索制定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奖励办法。同时,“第一书记”积极协调组织挂点村的县直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本村“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骨干每季度听取一次村“两委”工作进展情况汇报,每半年实行一次督促指导,提升贫困村党建水平,帮助村党组织树立威信、凝聚民心。
抓援建,争先进位有潜力。会同驻村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发挥自身知识、信息、技术和后盾单位资金等资源优势,坚持抓产业促发展、抓项目引资金、抓就业促创业,有力地推动了贫困村新一轮扶贫开发。同时,注重帮扶农村基层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努力解决村级后备干部不足问题。目前,全县“第一书记”帮助农村发展35岁以下的年青党员10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12名;为贫困村培育特色产业253个,引进养鳖、养叮当鸡等项目58个,引进项目资金和帮扶资金70多万元。其中,布泉乡、都结乡“第一书记”积极争取后盾单位支持,多方筹措资金40多万元,对驻村原有村部进行了维修,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等,制作了“支部园地”“村民之家”等宣传专栏20多个。
抓改建,争先进位有成效。“第一书记”帮助完善“五个好”村级党组织创建活动考核评比实施意见,细化量化“五个好”村党组织创建标准,对照有关标准和考评细则进行逐个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补缺完善。重点查找村“两委”贯彻文件、开展活动和任务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督促村级党组织进行补差提高。今年以来,全县“第一书记”帮助贫困村组建党小组53个,建立屯级党支部12个,开展农村党员培训28期,培训农村党员2356人。
本报记者杨静 通讯员陆焕章
新闻推荐
隆安县红十字会巧妙利用社区备灾项目中的资源优势,助推项目实施村屯的“清洁乡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县9个实施了社区备灾项目的村屯虽然都属于贫困山区,但在“清洁乡村”活动中都走在了各村...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