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东村花何屯池塘边建筑垃圾无人清理。
“美丽南宁·清洁乡村”活动开展了将近一年时间,农村的开展情况如何?还有什么不足?3月20日,记者深入隆安县村屯探访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发现经过长时间的努力,乡镇的主干道和街区卫生状况较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大路上基本不见明显的垃圾,但部分村屯仍然存在一些卫生死角和卫生陋习。
那桐社区:垃圾没有及时清运
那桐镇那桐社区清洁设施配备较为齐备,记者沿路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摆放有绿色环保垃圾桶,路边的住户也自觉做到门前一个桶,但当记者拐进较为深远的巷道,就发现了一些问题。一些农业废弃物,如肥料编织袋、破损的农用薄膜等堆放在路旁田间无人清理;一处垃圾桶旁堆满了垃圾,而打开桶盖,里面垃圾只装了五分之一,一些居民为了方便就把垃圾堆在路旁,没有扔进桶内,不仅影响美观,也不卫生。村民黄平彬说,这里的生活垃圾已经几天没有人来清运了,造成垃圾越积越多。
在浪湾加油站往036县道方向,是一个小型的人车集散点,不少三轮车和面包车在此兜客,水果摊点也摆在路边,秩序比较混乱,特别是在水果摊旁果皮满地,一些乘客和司机也把烟头、纸屑、果皮等随意丢弃。
大林村:生活污水露天排放
走进大林村大林屯,这里的卫生环境令人担忧,村内巷道边丢弃着各种零食包装袋,一条巷道中间还有僵硬的死老鼠,无人清理。村民苏善香说,村里的孩子上下学时,喜欢买零食吃,但是吃完包装袋都随手丢弃,村里也没有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村道只是不定期清扫,一到下雨天很多问题就暴露出来了,一些沉积在边角的垃圾也被冲了出来。
66岁的苏善香向记者反映,自己屋后有一条两三百米长的污水带。记者在现场看到,由于村民建房子时没有考虑生活污水排放的问题,造成污水直接排到楼栋间的巷道,气味十分难闻,不仅影响周边居民的出入,也造成很多卫生问题。“如果下雨,这里污水更多,顺着小坡一直往下流”,苏善香说,希望政府能重视这一问题,加强村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采用管道密封排放的形式规范污水排放。
震东村:建筑垃圾随意堆放
来到震东村花何屯,记者在路口发现有村民在焚烧一些破瓦罐、电风扇、秸秆等垃圾,但焚烧后的灰土和未燃尽物却不见有人清理,这处垃圾就在村道口,人流进出频繁,十分影响村容村貌。走进屯内,记者看到在一个池塘边堆满了烂泥、破砖等建筑垃圾,一些村民对此说法不一,有人说是为了以后填埋池塘建房子,也有人说是建了房子剩下的垃圾堆放在这里,堆放很久了。
村民何善炎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都有人来收垃圾,但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村民们对污水排放的问题不重视,住在塘边、河边的住户就直接排到沟渠内,大多数村民的“排水”就是简单的“从高往低”排。何善炎也表示,改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他希望可以一年改一点,居住环境慢慢变好。
本报记者田艳 文/图
记者手记:
经过半天的走访,记者最深的感受是“清洁乡村”不仅要“扫了面”,还要“沉于质”,最根本的在于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不经意的随手一扔,就给村容村貌抹了黑。另外,农村的生活污水排放问题也值得重视,就目前状况看,在农村大多是“自由排放”的粗放型管理,希望有关部门不要忽视农村排污的“小问题”,因为这也关系着我们身边池塘、河流和水源的清洁。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冼敏 通讯员何宏生)隆安县乔建镇慕恭村有个群众清洁义工队,村民个个称赞义工队为村里的清洁立了大功。经过近一年的试验,义工队已逐渐走上常态化管理,队员自觉坚持开展义务大清扫活动,使慕...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