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石器时代,壮族先民就已经把野生稻驯化成栽培稻,这是我国最早创造的稻作文化之一。壮、侗民族中,水田汉语音译为“那”,据“那”而作,依“那”而居,据此孕育的文化称之为“那文化”。
隆安县保留有最原生态的农业祖神祭祀等稻作文化习俗,是“那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中国“那文化”内涵最深厚、最丰富的地区之一。素有“隆安粮仓”之称的那桐镇,其“四月八”农具节是“那文化”较有代表性的组成部分。每年4月春耕之前,古代骆越人会取出农具进行祭拜,以求得“利器”,保佑农作物丰收,同时开展简单的农具交易活动。随着交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渐渐发展成一项重要的的民俗活动,形成了如今有如庙会一般、独具地方特色的农具节。节日当天,当地家家户户会摆上五色糯米饭,唱起山歌,并开展民俗巡游,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盛况空前。
本报记者 黄耀高/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简讯本报隆安讯3月27日,隆安县法院组织刑事审判庭的干警来到乔建镇,借助乡镇圩日人员流动大的时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干警们一边发放《致外出务工人员一封信》、招贴画等禁毒宣传资料,一边宣传禁...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