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新网工程”助推农村流通现代化

来源:南宁日报 2014-10-29 12:19   https://www.yybnet.net/

从小卖部华丽变身的大塘百货大楼。

供销社在计划经济年代作为连接城乡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曾经辉煌一时,实行市场经济后供销社生存却陷入困境。

201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为供销社的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基础,并点燃了希望之火。

成立于1952年的南宁市供销社作为全市供销社系统的业务主管部门,在农村流通现代化建设上另辟蹊径,寻求突破。近年来,持续加快基层经营网点改造升级,强化经营网络的“双向流通”功能,实行“一网多用”,提高网络运营的质量,全面提升了供销社为农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小举措迎来大变化

国庆期间,良庆区大塘镇上的大塘百货大楼里热闹非凡,不少村民簇拥在柜台前购买电器及各种日用品。在一旁结账的陈大妈开心地告诉记者,每到节日大塘百货大楼都会推出不少折扣优惠活动。“购物环境宽敞明亮,商品不仅种类繁多还物美价廉,对农民相当有吸引力。”陈大妈说。

几年前,大塘百货大楼还只是一个小卖部。说起百货大楼的变化,售货员周韶添深有感触,作为在大塘镇供销社工作了10多年的老职工,他见证了大塘百货大楼的变迁:“当时大塘百货大楼面积比现在小得多,卖米缸为主,沿用老式的木质货架。”周韶添告诉记者,重新装修后,大塘百货大楼在去年8月5日开张营业。取而代之的是开放式的购物环境,空间面积翻了一倍,采用双层分区经营模式,种类也大大增加,日用品、五金、家电、针织等商品应有尽有,整体环境焕然一新。

让周韶添“点赞”的是南宁市供销社。大塘镇供销社主任李加强介绍说,大塘镇供销社这几年的发展和市供销社的支持和指导是分不开的,特别是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有效弥补了大塘镇供销社资金短缺、后劲不足的现状。

“除了对大塘百货大楼建设的资金支持外,市供销社的主要领导经常下基层,进行实地调研,在综合改革、项目开发、土地确权、网络建设等方面给大塘镇争取到了不少政策支持。”李加强表示,目前大塘镇共建立了33个农资网点,其中23个是化肥销售网点,10个主营农药、种子销售;工业品批发、配送和日杂品、副食品销售网点26个,在镇上覆盖率达到70%,村屯覆盖率为30%。

网络覆盖由点到面

这几年,大塘镇供销社的变化和发展,也是南宁市供销社这几年工作成绩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南宁市供销社紧紧依托供销社传统特色经营,着力打造农资现代经营、农副产品购销、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特殊商品(即烟花爆竹)现代经营五大网络。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已建立并不断完善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县乡超市与村屯农家店连锁经营网络建设也取得了新的进展。

“我们要全面提升‘新网工程\’建设水平,加快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培育现代化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形成上下一体、纵向协作、有机联动的全市性现代服务性网络,将‘新网工程\’打造成凝聚民心、富裕农村的‘兴旺工程\’。”在今年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作会议上,市供销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龚山峰对“新网工程”建设充满期待。

据了解,目前全市供销社系统有配送中心12个、专业市场7个、乡镇超市68个、各类农家店约2000个。基本形成了市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商场超市,村屯有农家店的发展目标,以骨干企业为龙头、配送中心和专业市场为支撑、基层经营网点为终端,覆盖市县乡村的现代商品流通体系,为城乡居民营造放心、便捷、安全、实惠的消费环境,使农民群众享受到了像城市居民一样的方便快捷的现代服务。

服务功能不断深化

现在农村发展最缺的就是资金,不少农民只能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单一方式获取资金。考虑到这一农村发展瓶颈,南宁市供销社采用设立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方式,补贴农民生产生活所需,解决基层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发展上的燃眉之急,并在今年6月制定出台了《南宁市供销合作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南供字〔2014〕54号),发挥社有资产经营收益的扶持带动作用,支持全市供销合作社加快改革发展。

2014年初全市系统申报获得自治区级“新网工程” 财政扶持资金125万元,扶持项目4个,其中,邕宁区蒲庙供销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35万元、良庆区大塘供销社百货大楼扩建改造和那陈供销社农资超市扩建改造各30万元、隆安县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仓库及配送点建设30万元;市本级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扶持项目15个。

“每个县(区)将在现有基础上,以经营方式先进、服务功能强、在当地起龙头带动作用为标准,各重点打造一个现代经营方式的物流连锁配送中心。”龚山峰表示,随着“新网工程”项目建设的逐步推进,市供销社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帮助农民科学致富,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报见习记者韦静 文/图

新闻推荐

隆安县:患病老农称赞新农合

“多亏有了新农合,不然这么多的医疗费真是难以负担。”近日,隆安县都结乡龙民村60多岁的村民梁国崇因患脑溢血被送进县人民医院治疗,住院期间共花医疗费5万多元,出院时通过新农合报销了3.3万元。新...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新网工程”助推农村流通现代化)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