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廖姝)宽敞的服务大厅内,设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就业援助等服务窗口,LED电子显示屏、电脑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一应俱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为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服务……这是日前记者在安县兴仁乡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看到的场景。
“就近的服务、良好的办事环境以及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让我们老百姓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正在咨询就业援助信息的唐斌告诉记者。这只是绵阳市完善设施设备,充实基层队伍,促使全市乡镇、社区均建立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站),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针对以往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较少、职能不完善的突出问题,绵阳市通过加强平台实体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不断夯实硬件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乡镇(街道)服务中心294个,建成率100%;社区服务站513个,建成率100%;村服务站2138个,建成率65.4%;及时为294个乡镇(街道)、484个村(社区)基层平台落实了办公场地,配置了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基本实现办公现代化。绵阳市还以县为单位统一规划建设办公用房和“一站式”服务大厅,根据服务大厅的职能,制定了“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制度上墙、统一流程上墙”等标准,进一步优化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环境。
为了确保基层服务平台真正服务群众,绵阳市积极推进社保经办业务向乡镇延伸,确定5类40项社保经办业务下延乡镇。目前,基层平台可办理的业务有七类,服务内容包括推荐就业、社会保险经办、职业培训、职业指导、大学生创业服务、失地农民创业服务、劳动关系监察协调、退管人员服务等。
绵阳市还及时充实基层公共服务平台队伍,为街道、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社区和村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配备专职人员,市人社部门还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不定期开展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小蓉记者舒小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传项目办近日来绵,与绵阳市相关部门一道,对涪城、江油和安县的示范区体检点进行了督导,发现各体检点工作质量都有明显提高,血标本及时上送,生化和酶联免疫法...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