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衣壮同胞在展示打钱尺舞
游人在购买粽子等美食
本报记者 刘增璇 摄民俗表演 本报记者 覃宏玲 摄
农具展示
“长枪短炮”记录精彩一刻
隆安:数万人感受多彩“那文化”
本报讯(记者 覃宏玲)民俗巡游、山地车比赛、山歌对唱、农具展示、小商品展示、美食一条街、百家宴、抢花炮……2015年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在隆安县那桐镇举行,活动从5月23日拉开序幕,持续至5月27日。25日,在那桐剧场举行了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启动仪式。这项已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民俗活动,充满了浓烈的壮民族特色,吸引了众多乡民和四方宾客。
据悉,今年前来参加隆安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活动的游客达数万人,从5月23日开始,每天都有庆典活动,如篮球比赛、山地车比赛、斗狗比赛、山歌对唱、隆安县非遗专场演出等。5月25日举行的启动仪式活动有千人排歌演唱、石铲祭祀、庆丰收、醒狮表演、求雨表演、千人祭拜稻神表演、抢花炮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发烧友。
农产品一条街也是人气十足,这里展销的都是那桐生产的农产品,有犁架、牛轭、簸箕、畚箕、扁担、锄头、犁头、耙、锄柄、箩筐、竹垫、谷箩、谷桶及家具等。同时还展销大石铲、玉铲等旅游产品,以及酸梅酒、花生油、叮当鸡、霸王花等农副土特产品。
来自天等的劳新良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参加了几次那桐农具节,今年比往年更热闹。他是经营小吃的商家,当天一大早生意就好得不得了,带来的小吃已经所剩无几。来自梧州长洲区的黎嘉强则是一名业余摄影爱好者,和友人组成了10人团前来隆安感受特色民俗活动。他说,节目内容比他想象的还要丰富多彩,节日气氛很浓厚。
据隆安县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和体育局副局长黄涛介绍,本次农具节以“多彩‘那\’文化 魅力‘四月八\’”为主题,将历史悠久、积累丰厚的“那”文化融入当地民俗风情中,通过传统民俗节庆文化活动带动当地旅游宣传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活动期间有隆安“那”样美、玩转“那”山水、“那”山“那”水“那”文化百米长卷摄影展、乡村社区文艺节目大展演、隆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展演、山地自行车比赛、“那”名特优产品暨美食商贸一条街、那桐“四八”农具节系列文体活动共8项重要活动,让更多人了解那文化深厚历史,从而更加直观了解隆安人民风情。
小资料
据民俗专家何生德介绍,那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很多乡镇都有祭拜习俗。农历四月八民间农具交易普遍,持续时间为一个星期,农具有4000—5000件。
那桐镇农具节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壮族人民对古老的大石铲祭祀的传承。古代骆越人在水稻插秧农事活动结束后,要举行洗犁耙收存的祭祀仪式,祈求农业祖神赐予丰收,后来就演变成了过农具节的习俗。随着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农具节增加了更为丰富的节日活动内容。除了民俗巡游、舞狮表演、非遗文艺节目展演外,还有篮球比赛、斗狗比赛、陀螺王竞技赛、山歌对唱比赛和文艺晚会、“那”文化摄影征文作品展等。
宾阳:蓝衣壮同胞庆祝“圩逢”节
本报讯(记者 刘增璇)舞台上,蓝色成为主色调。身着蓝色民族服装的蓝衣壮同胞在展演各种民俗风情,舞仙马、舞麒麟、打钱尺,每个节目都带有浓浓的蓝衣壮民族文化特色。
5月25日,宾阳县露圩镇文化广场锣鼓喧天,热闹非凡。2015年露圩镇四月初八民俗风情文化艺术节主会场在这里举行,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早已聚集在舞台周边,欣赏文艺表演,庆祝蓝衣壮传统节日“圩逢”节。
舞台上,蓝衣壮同胞时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节目,时而清唱山歌,展示天籁之音。开演没多久,一群活泼的小孩子上台表演传统的打钱尺舞,天真烂漫的舞蹈动踏着欢快的节奏获得大家的阵阵掌声。“好,蓝衣壮后继有人啊。”人群中有人感叹。
露圩镇壮族人民以蓝为美,人称“蓝衣壮”。现在的露圩老街是民国二十八年四月初八日开圩,开圩日正逢牛生日,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赶圩,人山人海,俗称“圩逢”,是露圩镇蓝衣壮同胞的一个重要节日。
从2004年起,露圩镇党委、政府将四月初八“圩逢”和“露圩镇民俗文化风情艺术节”合二为一,使四月初八“圩逢”成为展示蓝衣壮民俗文化风情的大舞台。
昨日的活动在蓝衣壮聚居的库利村同时设有分会场,村民们在热闹地对唱山歌。库利村老老少少便汇聚三叉江,通过山歌对唱、舞牛、舞彩蝶欢庆“圩逢”节,歌唱农村美好新生活。
新闻推荐
老奶奶下车时不慎摔倒,手上牵着的3岁小孙女也被带倒摔在地上 险!大巴启动压住孩子左腿 赞!百余热心群众合力救人
8月19日上午,在隆安县城汽车站,一辆大巴到站停车下客。一位老奶奶牵着小孙女下车时,不慎摔倒在地,小孙女也被带着摔倒了。大巴司机没发现情况便发动了车,右后轮将小女孩的左腿压在轮下。小...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