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廖姝)“下岗后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我幸运的成为社区的一名网格员,不仅有固定的工资,生活也更加充实了!”安县花荄镇胜果社区的彭倩谈及自己如今的工作,言语间满是感激。彭倩口中的“网格员”,是安县为了解决“4050”人员等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结合实际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社区民生事项服务、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目前,该县共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650余人,其中网格员80余人。
这仅是绵阳市实施就业援助力促困难群体就业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绵阳市继续大力实施就业援助,通过实施动态管理,搭建就业平台,强化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就业援助体系,着力帮助难以实现就业且无其他生活来源的“4050”人员、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成员等就业困难人员架起生活的支点。
为了搭建用工平台,绵阳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为期1个月的就业援助月专项活动,并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为有就业愿望、有一技之长的人员搭建求职平台,鼓励他们自食其力,靠自己的特长谋求幸福生活。在此基础上,绵阳市还以《绵阳市就业援助工作实施办法》为依据,通过及时落实岗位补贴、社保补贴,鼓励各类用工单位吸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通过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税收优惠政策等,促进就业困难人员自主创业、灵活就业。
针对部分技能偏低、年龄偏大、照顾家庭等无法外出务工的就业困难人员,绵阳市还以社区为单位,因地制宜开发便民商业、物业管理、文化体育、家庭服务等社区服务岗位。各地也结合自身情况,围绕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以及各地的特色产业,立足实际开展特色培训,对无法外出务工的人员实行托底安置。
针对部分群体受教育程度偏低,创新能力不强,难以获得相对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实际情况,绵阳市大规模地组织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培训一人,提高一人”的目标。
截至6月,绵阳市共登记入库就业援助对象6339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781人,包括“4050”人员34161人、残疾人430人、低收入家庭人员229人;公益性岗位在岗4480人,其中今年新上岗895人;零就业家庭实现了“当月清零”目标。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袁媛)昨(9)日,全市乡村旅游工作会举行,贯彻落实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安排谋划明年乡村旅游节及乡村旅游发展工作。会上,江油、三台、安县等县市区相关负责人汇报了目前各地乡村旅游...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