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雪
昨(4)日,记者从市文广新局获悉,“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第二季演出基本结束,从2014年12月10日举行“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首演活动至今,共演出了65场,约3万余位市民在“家门口”经常性地欣赏到包括歌舞、戏剧、音乐、综艺等高质量的专场文艺演出。
高质量
惠民演出引百姓纷纷点赞
“能经常性地看到《白羽毛飘起来》、《滚灯》、《越人歌》等高大上的节目,这是以前从来不敢想像的。”市民王晓莉告诉记者。“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的高雅演出,现在花连一包烟钱都不到的价钱,就能现场感受,作为绵阳人,我很自豪。”市民卢先生感叹。“以往高高在上的高水准剧场文艺活动,能每周在家门口欣赏到,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也开阔了视野,愉悦了身心。”不少观众激动地说。“10元钱看专业演出,以前想都不敢想。”47岁的市民王燕说,低票价看演出一直是她和一帮爱艺术的姐妹的梦想,以前绵州大剧院演出票价高,错过了很多次,“如今实行低票价,都看得起了。”
去年底,为丰富市民的“文化餐桌”,市文广新局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惠民共享”的原则,为市民奉献低票价、高品质的文艺节目,推出公益性票价,票价为10元、20元。同时,还对青少年学生、老人、残疾人、军人等群体给予票价优惠,得到市民的一致好评。自去年12月10日以来,“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为市民奉献了综艺、戏剧、音乐等高水平的文艺演出65场,场场爆满,几乎每场演出的门票都提前售完,还有观众在演出时来到绵州大剧院门口,打听能否买站票,或中途是否有人离开空出位置。让市民能够就近、经常性地欣赏到高水平文艺演出,享受“文化大餐”,百姓点赞一片。
大舞台
激发群众文化创造活力
“绵州大舞台”惠民演出季,不仅集中展示了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市艺术剧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市艺术学校、天青苑川剧团等专业团队的艺术创作成就,还吸引了游仙倩媚肚皮舞队、盐亭云溪舞蹈队、安县民间艺术团等一大批高水平民间文艺团体踊跃参与。同时,还引进了外地各类优秀剧目来绵演出。
可喜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更多的文艺工作者和民间文艺团体有了创造激情,大量精品文艺作品纷纷面世,各县市区、甚至乡镇(社区)文艺团队和民间文艺高手也纷纷要求亮相“绵州大舞台”。
由此可见,绵阳市群众文艺创作的燎原之势,得益于文化惠民的源头活水。近年来,绵阳市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成功打造“城市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基础上,又以城市为中心、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枢纽、村文化活动室为基点,建成277个标准化乡镇综合文化站,121个标准化乡镇电影院,3269个村级文化活动室,3347个农家书屋、429个职工书屋、521个社区书屋,建构了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30分钟公共文化圈”,为百姓在家门口共享文化成果搭建了便利宽广的平台。此外,市、县文化部门积极推进“三馆一站”免费开放、送文化下乡、“种”文化在乡、公益电影放映、群众文艺培训、非遗文化传承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培育社区大舞台、乡村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逐步形成了“季季有主题、月月有亮点、周周有演出、天天有活动、人人都参与”的局面。
绵州大舞台聚人气、接地气、疏心气!通过喜闻乐见的文艺演出,台下观众变成了台上主角,由‘圈内乐\’变成‘百姓乐\’,‘少数乐\’变成‘众乐乐\’,是绵阳市文化惠民的生动写实。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郑悦)国家旅游局日前公布了首批全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名单,昨(11)日,记者从市旅游局获悉,绵阳市31个单位及个人榜上有名。为加快实施“515战略”,培育乡村旅游发展品牌,推动全...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