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问题,我们帮您;一个电话,服务到家……”10月13日一大早,柏合镇长松村,村民刘家才一边挑拣蔬菜,一边听着广播。自从家门口的电线杆上支起了这小喇叭,刘家才一家时常能听到有用的三农信息,他最关心的天气信息,蔬菜、种桃技术知识都囊括其中。
如今,在我区,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全年2000场的电影放映,让百姓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起来。
在长松村,广播员冯洪容每天会定时播放广播。“以前村里开会发通知,村干部跑断腿都找不到人,现在有了广播,喇叭里一喊就都听见了。什么医保政策、低保标准,桃子的最新行情,都能通过它传达到村民那里。”
“桃子成熟的时候,村里喇叭一吼,我们就知道桃子的行情涨了还是跌了,什么时候卖最划算,真是个好帮手。”刘家才说。除了各类农村信息,广播还根据村民的意见,带来了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为推进全区广播“村村响”工程建设,从2009年起,我区开始建设数字网络应急广播系统,截止去年,全区共建设146个广播站(室),实现全区村(社区)全覆盖。这套广播系统实现区镇村三级联网,“从区广播控制中心,就能把村上的广播系统打开。”区文广新局相关负责人说,在今年禁烧秸秆的宣传关键期,通过广播就秸秆焚烧问题对全区村民进行政策宣传,发挥了巨大作用。
长期以来,在我区边远农村和山区,许多群众看电视都是靠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等设施来解决,收看频道少,且信号不稳定。能看上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成为山丘区村民最大的文化需求。
“数字电视信号稳定,不受天气的影响,效果那是没的说,和以前大不同。”10月14日,黄土镇永丰村16组村民刘玉清打开家中的无线地面数字电视机顶盒,用遥控器搜索自己喜欢看的电视频道。
“以前,每遇刮风下雨,电视信号就很差,要看电视必须冒雨调试‘锅盖\’,还看不到龙泉本地的电视节目。”刘玉清说,今年,区文广新局她他家免费安装了无线数字电视机顶盒,不仅看的节目多了,信号也稳定。
近年来,我区在所有乡镇启动了电视“户户通”工程,村民们收看更多清晰的数字电视节目,享受到与城市同步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放电影的来喽!”14日傍晚,同安草坪村村委会门口,村民们搬来小独凳,坐在已经悬挂起来的电影银幕前,期待着喜剧片《人在囧途》的上演。
电影放映员郭帅告诉记者,每年区文广新局电影电视服务中心承担送2000多场电影进村进社区的任务。电影下农村,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村民们见面拉家常重新变得亲近起来了。
“以往电影放映都是流动的,现在有了固定的‘家\’。”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电影电视服务中心在全区12个乡镇,挑选人口最集中的区域建立固定公益电影放映点,并定期定时放映丰富多彩的电影。同时,服务中心还着手建立两、三个可以容纳100余人的小型室内电影院。“在修建固定电影放映点院的同时,我们将继续流动送电影下乡,流动+固定形式,将让群众看到更多精彩的新鲜电影。”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廖玉蓉见习记者杨雪霜/文刘茂安/图“洪福村‘三美\’新村建设搞得不错,各项工作都达到了相关标准。”日前,黄土镇洪福村通过了市级相关部门“三美”(风尚新美、环境秀美、生活富美)新村验收...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