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民贸民品企业生产的特色产品。 冼敏摄
本报讯(记者冼敏)近日,记者从市政协委员开展的今年下半年集中视察活动中获悉,南宁市积极贯彻落实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了全市民贸民品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民贸民品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民贸民品企业由“十一五”时期的约110家增加到153家。
据了解,“十二五”以来,南宁市民贸民品生产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民贸民品企业已有153家,其中定点民品企业由27家增加到48家,民贸企业由80多家增加到106家。2012年至2015年上半年,全市共有120多家民贸民品企业获民贸民品生产优惠利率贷款112.7亿元,获中央财政贴息32468万元。其中,2014年获优惠利率贷款46亿元,贷款贴息1.12亿元,2015年前三季度贷款43亿元,贷款贴息7760万元。
另外,还有23家民品企业获得国家、自治区民品生产技改贷款贴息和生产补助、以奖代补资金等共916万元。2015年,有15家民品企业获得自治区安排的技改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项目扶持资金共540万元。这些优惠资金的扶持,有力地促进了南宁市民贸民品生产的发展。
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市定点民品企业产值达283.5亿元,生产销售民族特需商品十大类,产值达165.9亿元。2012年至2014年,全市民贸企业销售收入达140.1亿元。
民贸民品生产优惠政策的落实,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特殊需求。在民品生产方面,南宁市近年来形成了民族成药、清真食品、民族针纺织、边销茶、民族日用杂品等产业,基本满足了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的特殊需求。
在民族贸易方面,通过政策的扶持,促进了隆安、上林、马山3个民族贸易县民族贸易企业的发展,三县少数民族群众买难卖难问题特别是农产品难卖的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如隆安县香蕉种植较多,年产香蕉约20.6万吨,由于有民贸企业的收购销售,隆安县香蕉价格较稳定。
民贸民品生产优惠政策的落实还带动了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和增加收入,帮助解决民族地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以来,南宁市民贸民品企业每年直接安排的就业人员约33400人,其中约60%是少数民族。如锦虹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2014年安排就业人员1560人,其中少数民族810人,大部分是区内边远地区少数民族。
民贸民品企业还通过原材料收购、农副产品收购等带动周边一大批少数民族群众实现共同就业,且绝大部分民贸民品企业是招收本地少数民族员工,其中大部分是妇女。这些少数民族员工通过就近就业,在平时就能够照顾家庭和老人、小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胡光磊 通讯员张林忠)记者1月4日从南宁市扶贫办获悉,南宁市已完成2015年精准识别贫困户分数线与2013年、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户分数线的划定工作。其中,2015年贫困户平均分数线为70分...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