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 钟述强 唐巍 本报记者 安峥
正月初十上午,黄桷村六组一栋民居前,村民李代富正在从大卡车上卸猪饲料。虽年过花甲,但李大爷身板硬朗,百来斤重的袋子扛在肩上,走起路来“噔噔”直响。
养了十几年的猪,李大爷是名副其实的“土专家”。“去年卖了300多头,行情好,收益还可以”。放下饲料,李大爷拍了拍身上的灰尘,带记者去参观他的饲养场。
穿过一片松林,几栋青砖瓦房呈现在眼前。老伴张宗会正在圈舍前投放饲料。“目前圈里只有80多头,不过有几头母猪马上就要下崽了。”李大爷拉开了话匣子,“养殖业不仅需要过硬的技术,还面临市场风险,稳扎稳打才不会亏本”。妻子在一旁打趣说,别听他瞎吹,前几年怎么就亏了本?闻听此言,李大爷一时有些尴尬:“去年赚了那么多,老太婆走路都哼着小曲,这么快就忘了?”
沿猕猴桃走廊北行,起伏成片的猕猴桃产业映入眼帘。白云村村支书张兴成和10多个村民正在地里嫁接苗子。
白礼尧是这群村民中最年长的,也是猕猴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技术员,大年初二后就一直忙活在坡上。“切口要整齐,嫁接枝条芽口要饱满;薄膜还要缠绕紧致,否则防不了冻。”白礼尧放下工具刀,一手紧握嫁接切口处,一手利落的缠着嫁接薄膜,不到两分钟,一棵猕猴桃树便嫁接完成。
一旁观摩嫁接技术的张兴成,去年种植了50多亩猕猴桃,由于缺乏技术,收成不好,只卖了10万余元,刚好保本。他腼腆笑着说:“去年的失败算是积累经验”。
近年来,安县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倾力打造“猕猴桃走廊”,仅乐兴镇境内就达到了8000亩种植规模,去年有2600余亩猕猴桃开始投产,产值超过2800万元。“农产品产业化经营关键要解决好销路问题”,合作社理事长金华告诉记者,他们采取合作社﹢农户﹢基地﹢线上线下订单销售的链条式运行模式,让广大种植户吃上了定心丸,生产积极性普遍高涨。
新闻推荐
本报讯(伍明军记者杨檎)春风吹进安昌镇。2月25日,由北川羌族自治县总工会、人社局、就业局主办的北川2016年“春风送岗位-四项承诺”大型招聘求职暨创业服务洽谈会,在鸟语花香的安昌镇人民公园举行。...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