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安峥
每天华灯初上,安州区体育馆、文化广场、姊妹桥河堤边就格外热闹,市民纷纷到这里健身、休闲、娱乐。今日的安州像一座环境优美的大公园,变大了、变美了、整洁有序,是这座城市带给人最直观的感受。
2015年,安州区启动了创建四川省文明城市工作,并在18个乡镇同步开展“全域创建”,着力破解城市管理难题,改善城市民生,营造文明氛围。一年多来,安州大地遍开文明之花,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的风气日渐浓厚,为今年安州区撤县设区融入绵阳市全国文明城市整体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如今,站在新起点上,安州区建设文明城市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一座文明新城正在跃起。
对标核心价值观
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近日,记者走进塔水镇七里村,孩子们在新修的日间照料中心广场上欢快地玩耍着,老人们在各种健身器械上锻炼健身,一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跃然于墙上……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画卷令人感慨。“这些年,我们村除了生活条件上的变化外,更大的是村民心理的变化,现在老百姓对创建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也十分了解。”村支书徐以详这样总结道。
在安州区街头,以“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推动安州新区科学发展”为主题内容的标语比比皆是;大商场的电子显示屏和出租车的LED屏上,滚动播出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主要街道的墙体上,集中连片张贴着“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和“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各窗口单位的显著位置上,设置着一幅幅遵德守礼的提示牌……看得多了、听得多了、记得时间长了,群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已逐步融入心间。
“提升城市的品位,不仅在于完善公共设施服务,还要构建好‘核心价值观\’精神坐标,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程度和百姓的生活品质,才能让大家生活在一个干净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环境中。”区文明办主任李大勇一语道出了文明创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推行志愿服务
促文明创建“外化于行”
“陈茜你好!请收下这1000元爱心基金。”近日,安州热血公益服务中心负责人亲手将志愿者们购买葡萄所得的1000元爱心款递到失聪女孩陈茜手中,并为她联系好了安州特殊教育学校,免费进行手语培训。“我们还打算将这个爱心活动持续接力进行,直到陈茜配戴上助听器为止。”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安州区机关、学校、企业都组织志愿者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志愿者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走进社区、走上街头,广泛开展文明劝导、义务问诊、法律咨询、科普服务、无偿献血、扶弱济残等主题服务活动,无论是敬老院的老人,还是困难家庭的留守儿童,都感受到过他们传递过来的温情。
近年来,安州区将志愿服务活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将每月28日确定为全区志愿服务活动日,同步开展“关爱社会、关爱他人、关爱自然”“青春力量·网络文明”以及清洁家园、爱心捐助、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志愿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志愿者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实践者,影响和带动广大市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立志愿服务大队126支,招募志愿者1951人,建成志愿者工作站278个,开展接地气受欢迎的志愿服务活动5000余次。
加强人文培育
提升市民文明素质
近年来,安州区围绕创建省级、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不断丰富文明城市的色彩与内涵,以生动的载体吸引着全民共同参与文明城市建设,带动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打造安州文明最“硬”的软实力。
今年年初,由公众代表投票结果与网络投票、群众纸质投票相结合,评选出了10名安县首届道德模范。沙汀实验中学一名普通的“管”学生宿舍的教师袁斌龙,九年来为贫困生及疾病患者联系资助金50余万元;四十年如一日,把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作为终身使命的桑枣镇飞龙村乡村医生陈昌元……一个典型就是一座标杆,道德模范犹如支支催化剂,使“正能量”不断发酵,最终澎湃出一股推动安州文明创建的强大力量。“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宏大的工程,需要全区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担当。从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到普通公民的积极参与,每个人多一些担当、尽一份心力,就能汇聚起推动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让道德航船乘风破浪,把安州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李大勇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绵阳市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目标,强化项目监管和资金投入,积极实施2010年度农发项目(跨年实施项目),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效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了全市农民持续增收步伐...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