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安州 > 正文

安州:内外兼修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来源:绵阳日报 2020-05-06 07:42   https://www.yybnet.net/

避暑好去处姊妹桥(魏代龙摄)

七里葡萄园疏果(王杨梅摄)

桑河路(魏代龙摄)

采摘猕猴桃(视觉绵阳·资料图片)

桑枣镇齐心村民宿(本迪摄)

雎水镇枫香村美景(本报记者蒲滔摄)

“从这些照片你可以清楚看到,安州越来越美了——乡间小道整洁通畅,现代农业产业连点成片,特色民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魏代龙是名摄影爱好者,每年他都会用航拍设备拍摄安州乡村全景图,看他的作品,仿佛走进了一幅绿色打底的优美画卷。

近年来,安州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秀水镇龙泉村、雎水镇枫香村、黄土镇青龙村……如今,一个个美丽村庄在安州区迅速崛起:田间地头村民们忙碌劳作;休闲广场,孩子们嬉戏、大妈们跳舞;农家小院,涌动着温馨和美的气息……村庄既保留了乡村的景致和特色,又有了和城里小区一样的宜居方便,村民在此乐享文明和谐的自在生活,客人在此感受到的是美丽乡村的舒适。

安州,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潮中,踏歌而来,掀起了绚丽的浪花。

□本报记者安峥

产业带动“钱”景好

“这几天是疏果的黄金期,要抢抓时间把这万多亩猕猴桃园疏果完毕!”4月下旬,黄土镇的猕猴桃走廊迎来了疏果季,冯周杨每天都要到果园里工作十个小时以上。记者放眼望去,二十多位村民正和冯周杨一起有条不紊地将畸形果、小果、伤果等去除,还有些村民在果园里做些病虫害的常规管理。

几年前,冯周杨看中了黄土新光村、青龙村发展猕猴桃种植的天然优势,流转了土地并加入了合作社。依托猕猴桃走廊的品牌建设优势,合作社规模已达7000多亩,这些“毛蛋蛋”变成了果农致富的“金蛋蛋”。如今形成了连点成片、满山遍野、蔚为壮观的猕猴桃走廊。如今猕猴桃走廊涵盖了黄土、秀水、塔水3个镇7个村,面积达2万余亩,成为当地一道有名的风景线。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近年来,安州区着力构建“2+3+4”(“2”即“水稻制种、优质菜油”两大优势产业;“3”即“优质中药材、魔芋、优质草牧”三大特色产业;“4”即“优质稻、优质蔬菜、优质水果、畜禽水产”四大基础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做大做强。

以优质水果产业为例,如今全区有猕猴桃、葡萄、柑桔等高品质水果基地,共发展水果6.2万亩,并借助特色水果产业形成的知名度、美誉度,大力发展农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旅游。

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也为安州区的农民带来了土地租赁、合作社分红和园区打工等多种增收渠道,并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19年,安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552元,同比增长10%。

生态宜居景色新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题中之义。近年来,在建设全省经济生态强区的征程中,安州区秉承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环境,以生态建设贯穿全区发展,把生态经济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全力打造独具魅力的“滨水安州美丽花城”。

房前屋后栽种的花花草草,让秀水镇龙泉村7组的杨忠全引以为豪。“现在村里面变得这么好看,我也不能拖了后腿,没事打扫一下院子,看着心里面也高兴。”70多岁的杨忠全笑着说。

走在龙泉村,给人赏心悦目的感觉。硬化的道路两旁,篱笆栅栏错落有致,粉刷一新的白底墙面上,各类农耕文化、孝善典故色彩明艳、形象生动。告别了昔日的贫穷和落后,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文明美丽乡村。

近年来,龙泉村抢抓农村垃圾分类试点机遇,共投放分类垃圾桶70个,并坚持“内外兼修,涵养韵味”,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以内为主,激发动力,紧紧抓住“百家看,千家比”活动契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治合一、传统农耕文化、农村垃圾分类等内容的宣传,全面激发村民爱护环境卫生的内生动力。

如今的安州,“美丽四川·宜居乡村”达标村已达77个,吸睛的数字背后是安州人的不懈努力与付出——近年来,全区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厕所粪污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清洁行动“五大行动”,确定4个不同类型行政村开展先行试点,实施农村聚居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构建起“户分类、村收集、镇集中、区转运处理”一体化生活垃圾治理模式。2019年,改造农户卫生厕所2624户,新改建农村公厕30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8.94%;建成农村生活垃圾运转站9座,完成52个农村聚居点污水整治。

随着治理行动的不断深入推进,安州像龙泉村这样的“美村子”多了,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得到了明显提高。

文明乡风扑面来

乡村美了,随之而来的是以文明乡风滋养乡村之“魂”。农民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安州注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曾经的省级贫困村雎水镇枫香村,坚持深挖本地文化资源,大力发展乡村旅游,2017年实现整村退出贫困村序列,一幅“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新村画卷初现轮廓,2018年被评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

走进枫香村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图书、电视、音响、乒乓球桌、羽毛球架、按摩椅、跑步机等设备一应俱全。村主任谢超告诉记者,以前,一些村民喜欢打麻将,不注重人居环境。为改变村民不良生活习惯,村“两委”班子利用现有资源为村民提供更多文化娱乐场所,丰富群众生活。村民叶龙虎说,村日间照料中心建起后,他就常来看书,还参与农民读书活动和文化汇演,曾获“书香安州·全民阅读”读书节活动二等奖。

村上成立了舞蹈队、党员志愿者服务队,招募了文化志愿者经常性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文化惠民乡村行”文艺演出、农民运动会等活动,利用“农民夜校”平台开展政策宣讲、文艺演出,营造出了重德行、讲孝道、讲文明的良好氛围。“大家素质提高了,现在连孩子都知道,垃圾要丢进路旁的垃圾桶里。”村民吴大姐说。

如今,农家书屋和“文化大院”已成为安州农民的精神“加油站”,不仅兴盛了乡村文化,极大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也成了农户致富的“好帮手”,村民不用出村就可以读书、看报、查阅资料。送演出、送图书、送培训、送电影等系列“文化惠民乡村行”活动,也让村民文明素养得到大幅提升。

目前,安州已建成农家书屋234个、社区书屋25个,实行“三馆一站”和农家(社区)书屋免费开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城乡全覆盖。深入开展“安州大舞台,文化惠民戏剧周”和“山歌会”等文化惠民活动,全面启动“文化惠民乡村行——共建幸福美丽新家园”文化服务品牌打造,扎实开展“雎水春社踩桥”民俗活动申报国家级“非遗”和“被单戏”申报省级“非遗”工作。全区建成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文明村20个。建成省级文明乡镇1个,市级文明乡镇8个。

后记

“面子”“里子”兼顾让乡村生活更美好

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安州是个新兴城市,也是个农业城市,全区37余万农业人口,占比总人口8成多。他们能不能致富、生活得怎么样,直接影响了全区的整个发展水平。

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等硬件方面的“面子”上,更涵盖了以发掘和培育满足百姓文化需求为导向的乡村文化等软件方面的“里子”,用文化精髓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断推动乡土文化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引来源头活水。近年来,安州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努力实现群众增收的同时,要“面子”更要“里子”,坚持不懈狠抓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在各乡镇,时常会看到群众在文化广场上健身休闲,或听唱戏,或看电影。人们脸上开心满足的笑容,让人深深体会到了广大群众生活的幸福。

浓墨重彩绘新景,绿水青山带笑颜。产业之美、环境之美、文化之美的安州美丽乡村,托起了乡村群众的小康梦想。

新闻推荐

安州法院 持续开展审务督察切实加强作风建设

本报讯(张权记者邓勇)为深化法院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司法作风,近日,安州法院院机关党委、政治部(督察室)、审管办联合开展了审务督...

安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安州区,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安州:内外兼修奏响乡村振兴“协奏曲”)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