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杨檎 文/图
暑期还没结束,2016年从北川中学走出的学子们还没有上路开始新的征程,他们的母校北川中学已经又在为下一届学生的成长和成材谋篇布局了。
“‘合作办学\’和‘学思课堂\’是我们学校的两大品牌,今后我们要维护好这两大品牌,尽一切努力让它们发挥出最大效益。”北川中学负责人告诉记者,“一方面,我们要继续与绵阳中学一起搞好合作办学,建立健全合作办学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学思课堂\’课改实验要在全校范围内更好地开展,确保每个学生都从中受益。”
5月28日,北川县委、县政府、县教体局领导参加了北川中学与绵阳中学合作办学工作座谈会。会上充分肯定了合作办学第一个周期形成的经验和成果,并就第二个周期(未来3年)的合作达成四点共识:一是合作办学方式不变;二是运行机制和管理机制不变;三是班子略作调整,由绵中选派1名执行校长并兼任北川中学副校长,同时北川中学安排1名校级领导参与“绵中班”整体管理;四是绵阳中学和北川中学共同选派优秀教师执教“绵中班”,并过渡到以本校教师为主体。
关于第四点,北川中学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说,过去三年里,在绵中教师驻扎北川中学执教时,北川中学除了日常在北川向绵中教师“零距离取经”外,还不断地派出教师到绵中本部学习,教学水平和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过去两年‘绵中班\’的成绩表明,这些教师同样可以把学生培养得很优秀。”
“‘5·12’地震后,我们学校制定了\‘三年恢复、六年提升、九年跨越’的战略目标,现在我们已经提前一年实现了\‘九年跨越’,但我们不能躺在成绩上睡大觉,接下来我们的目标是:再用3到5年的时间深入优化两大品牌,不但要保证‘绵中班\’这个旗帜不倒,而且还要力争‘原班\’的重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两个主要指标再增长10个百分点。”北川中学负责人表示。
北川中学的自信,来自于发展山区教育事业的初心和信念,更来自于自身百炼成钢的强大实力。“过去几年里,通过专家指导、名师引领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北川中学造就了一支善于学习、善打硬仗同时深受广大学生信任和喜爱的教师队伍,这是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资源。”
据了解,北川中学近年来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且不断年轻化,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0%以上。“这种教师结构对学校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激情和活力。”学校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让广大青年教师尽快提升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近年来学校大力实施“名师引领”和“研修培训”两大策略,“先有北京市西城区几批支教老师到我校支教交流,后有绵阳中学优秀教师到我校授课交流,学校又聘请北京市乔荣凝名师团队到我校主抓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另外学校每年春秋季学期都要举行各学科校本研修,学期末要组织校级教师培训。”
北京市特级教师乔荣凝任学校教学总监,北京市英语命题专家王京华任学校英语首席专家,北京市优秀教师陈玉芬任学校数学首席专家,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李宪熙任学校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首席顾问。同时学校拥有省级名师工作坊——李永化学名师工作坊一个,有校级袁秀华语文名师工作室、宋波物理名师工作室、宋代勇历史名师工作室共三个。优质的资源和平台、优秀的专家团队给为北川中学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和平台。
教师快速成长带来质量极大提升,但同时也给北川中学带来了优秀青年教师向城市高中流失的新困惑。提高待遇、稳定骨干教师队伍,已经成为北川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的重点工作。北川中学负责人表示,“有市县领导和教体局的大力支持,有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相信未来的北川中学一定会把‘内功\’练得更好,把更多不太好的学生都培养成好学生。”
学校大课堂
学校正门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27)日,北川驻山东联络处在山东省济南市正式挂牌成立,这是北川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深化鲁川情谊,巩固援建成果,实现由对口援建向交流合作转变的重大举措。山东省政协副主席陈光出席揭...
北川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北川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