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小小折耳根 种出幸福新生活

来源:绵阳日报 2012-10-29 09:56   https://www.yybnet.net/

10月23日,在江油市九岭镇苏溪村村口的千亩折耳根基地里,记者见到了正在调试太阳能灭虫灯的村民刘金花。刘金花说:“感谢党的好政策,去年,我家种折耳根和莲藕,收入近10万元。现在农村日子好过了,村里修广场,还组织大家去旅游,日子越过越幸福哟!”

改种折耳根,收入大变化

刘金花中学毕业后,回到家乡苏溪村当了村小教师。10多年前,刘金花离开村小,到绵阳市高水批发市场做蔬菜生意时,发现折耳根供不应求。2002年,刘金花回村开始种折耳根,很快尝到了甜头:第一年播下种子,以后四年都会有收成,而且在每年的10月到次年4月,折耳根可以收割4次,食用的鲜叶、药用的老茎叶都能换成钱。

刘金花说:“我们村百姓的收入过去主要靠种庄稼,但栽种传统的水稻、小麦,收入有限。当年,村里开始鼓励大家种折耳根,还派我们到广汉等地参观学习。这些年,村里还种过草莓等,但最终,还是折耳根成了气侯,给大家带来了好收成。”

刘金花介绍,2007年,苏溪村建起了折耳根专业合作社,村里种折耳根形成了规模。这些年的腊月间,折耳根收获时,有云南、贵州等省的蔬菜商人,开着大货车,到地里来收购。这时,像刘金花这样的种植大户,就去请村里的闲置劳动力来采摘成熟的折耳根,让乡亲们在家门口也赚到了钱。

建清洁田园,提高蔬菜品质

“5·12”特大地震后,苏溪村积极改土造田,将原本贫瘠的土地改造得肥沃平整,大大提高了折耳根的收成。到去年,刘金花家已种了30亩折耳根、20亩莲藕。其中27亩地,是刘金花以每亩400元的价格,从7户邻居家租来的。去年,刘金花家的折耳根每亩差不多有18000元的收入。

2011年8月,刘金花家用种菜的收入装修家里的楼房,花了10多万元,新潮家电、家具一应俱全。记者看到,刘金花家里二楼还装修了一间书房。刘金花说:“读书收集新信息很重要,现在种菜都引进了新科技,你看,我家为防治这菜地里的害虫,安装了10盏太阳能灭虫灯。全村的村民在改良的地里,种起了1400多亩折耳根,能消化掉周围农户养殖业产生的近万吨沼液。农家肥替代了化肥,实现了田园清洁绿色,更保证了我们村折耳根的高品质。去年,我们种1亩折耳根,政府还补贴300元呢。”

广场呈新貌,日子越过越红火

刘金花告诉记者,村民因为种折耳根,去年人均收入过万元。如今,全村1357人只有32人在外打工。2011年4月,由政府出资,6米宽的八青水泥公路改造完成(八一乡到青莲镇),不仅方便了苏溪村的村民出行,更是确保了该村种植的折耳根等蔬菜能及时运到市场。

刘金花说:“地震后,我们村享受到很多好政策呢,八青公路沿线村民房屋的风貌改造,安石栅栏、修花台、换房顶,都是政府出钱,让村里变得像花园一样美。”

暮色降临,刘金花走到离家不远新建的村文化广场里,和村里的妇女跳起了健身舞。说起现在的生活,刘金花说,村民富裕了,也和城里人一样,喜欢外出旅游了。今年3月8日,村里租了4辆大巴车,组织大家去重庆旅游。“日子好过了,我们也要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高品质生活嘛!”刘金花开心地说。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钱双)

新闻推荐

江油最大水利工程沉水水库明年初开建

本报讯记者近日从江油市获悉,目前该市最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沉水水库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推进顺利,将在明年初开工建设。该项目预计总投资3.9亿元,建设工期3年,设计库容量1600余万立方米。水库...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小小折耳根 种出幸福新生活)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