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是全国第15个“爱耳日”。我国听力残疾的人数超过2000万,除了其他疾病引起的耳朵疾患,生活中很多不良的习惯,也可能成为威胁听力健康的危险因素。专家指出,保护听力,要从生活中的每个细节做起。
过分擤鼻涕
可能引发中耳炎
高新区的陈女士很困惑,她的孩子前两天感冒发烧,现在好一些了,但总是流鼻涕,和孩子说话时,总是两三遍才有反应,她带孩子去绵阳耳鼻喉医院检查才知道,原来孩子患了中耳炎。
绵阳耳鼻喉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忠华介绍,和成人相比,儿童的抵抗力差,而且耳朵与鼻腔相通的咽鼓管宽、短、平、直。因此,当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就更易沿此途径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当孩子感冒或患上鼻炎、鼻窦炎时,鼻腔内会有很多分泌物,需要用纸巾去擤鼻涕。但如果过分用力并且捏紧双侧鼻孔擤鼻涕时,空气通过咽鼓管流向了中耳腔,从而会出现耳的闷胀感及耳鸣,严重的脓性鼻涕通过咽鼓管流向中耳腔,就有可能会引发中耳炎。
专家表示,孩子有鼻炎、分泌性中耳炎仅表现为缓慢的听力下降,不流脓又不痛,加上孩子一般表述不清,很难引起家长注意,往往延误了治疗。孩子扁桃体和腺体发炎感染,导致异常肥大、增生,除影响睡眠质量外,还常会造成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
耳机听音乐
不要超过一小时
中学生兰兰是个典型的“耳机一族”,只要是一个人,无论是走路,还是坐公交车都是MP3不离耳,甚至睡觉时也必须戴着耳机才能入睡。兰兰的妈妈有些担忧,听别的家长说这样做会影响听力,是不是真的呢?
王忠华介绍,一个人如果长时间戴耳塞听音乐,或者保持一种姿势接电话,或者经常出入酒吧歌厅,都会导致噪音性耳鸣,严重的甚至会造成耳聋。长期戴耳塞听音乐,耳塞将耳道口塞得很紧,耳道处于密闭状态,音量很大的声音进入耳道内,直接传递到鼓膜,引起鼓膜强烈振动,从而造成内耳听神经受损。
人的听觉承受能力一般在90分贝,超过这个分贝,脆弱敏感的内耳听觉毛细胞就会受到损害。王忠华建议,用耳机听音乐时,音量最好保持在40~60分贝,相当于一般谈话声或者略微小一点,以感觉舒适悦耳为宜,连续收听不要超过一个小时;接听电话时,不要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每天听电话的时间不要超过3小时,最好每过半小时,就让耳朵休息一会或轮流换耳接听。
不当掏耳法
会导致听力受损
生活中,掏耳朵是最平常不过的习惯了,但经常用耳勺、火柴棒掏耳朵,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还可能发生外伤性鼓膜穿孔。江油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咽喉科专家陈东提醒,不当掏耳法会导致听力受损。
陈东说,“耳屎”学名叫“耵聍”,可保护外耳道上皮,防止皮肤干裂,发挥抑菌和杀菌的功效,还可阻挡灰尘、小飞虫等进入外耳道,保护鼓膜。经常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生长细菌。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长期掏耳朵的慢性刺激还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清洁耳道可以用消毒棉花棒,加点生理盐水,在外耳道口轻柔地清一清,切勿伸进去太深。如果有小昆虫飞入或爬进耳朵,只要用一点食用油,让小昆虫缺氧窒息,再到医院去处理即可,不要用镊子或钳子去夹,以免不小心损伤耳朵。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这些药物容易损害听力。
(孙奇 岳耀文 本报记者 梁明)
3月3日是全国第15个“爱耳日”。为响应此次活动,市医学会耳鼻喉专委会、市中心医院、绵阳耳鼻喉医院等相关单位在铁牛广场、高新区等地举行了“爱耳日”义诊活动。
(孙奇 摄)
新闻推荐
近日,江油市在太平镇泗州村集中开展城区义务植树活动,400余名干部职工参加了此次活动,共栽植水杉2000余株,成片造林约30余亩。据悉,植树节前后,江油共有45万余名干部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共计植树150万余株...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