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依法治国作出全面部署,《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法治绵阳建设实施方案》和《法治江油建设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迎来了江油依法治理、建设法治江油的春天。把法治精神植入江油每一个干部群众的肌体,摒弃人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大胆开创法治新模式,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各项工作,已成为当前江油市委、市政府和江油干部群众最严肃最迫切最重大的政治使命。”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
记者:您在江油推进依法治市动员大会上,响亮地提出了 “把法治精神植入每一个干部群众的肌体”的理念,可谓震耳发聩!您提出这个法治建设理念的初衷是什么?
李江:法治,是现代文明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是贯穿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一条基本规律。
要推进依法治市工作,建设法治江油,我们必须首先思考这项工作从哪里“入题”。我认为,只有让“法治精神”在江油干部群众中入脑入心、植入肌体,提高法治的自觉意识,大家对法治的认识达到了一定的深度和高度,并从一种认识发展为内心认同与自觉接受,才能内化为“法治化”的价值观、人生观与生活观,才会把尚法守信作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为建设法治江油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记者:江油近期开展了“我为法治江油做什么”大讨论,在广大干部群众中反响强烈。您为什么把法治政府的建设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
李江:相比普通个体,政府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法规的重要主体,在法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示范作用。所以,我认为建设法治江油的“破题”之笔,必须从建设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入手。
建设法治江油,必须彻底摒弃过去的“人治思维”,把权力关进法律和制度的笼子,促进权力透明规范运行,提升政府公信力。一要依法决策,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将决策过程严格约束在法治框架内;二要依法行权,要按照“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改革方向,把资源权、财经权、人事权等核心公权力纳入法律制度框架,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三要严格执法,法律的生命在于公正执行,只有坚守法律底线、严格法律尺度,才能在公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
记者: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 “诗意中国·李白故里·美丽江油”的关键一年,江油市委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建设法治江油和发展经济、服务民生紧密结合在一起。这种安排是基于一种怎样的考虑?
李江:有破就有立。建设法治江油,最终目的是要建设更加繁荣更加幸福的美好新江油,要实现之,发展经济、提高民生服务水平和能力是必要之前提。所以,建设法治江油,必须围绕经济和民生这两个方面来“立题”,让江油全体人民成为法治江油建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本报记者 陈荣郑金容)
新闻推荐
本报讯市委六届七次全会召开后,江油市委迅速传达学习全会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意见,要求各级各部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绵阳市委六届七次全会精神上来,把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与推动江油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