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缭绕的云雾,一条水泥路顺着山势蜿蜒盘旋,但见一排排统一规划、红瓦白墙(如图)、两楼一底的新小楼,在绿荫的掩映下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坐落在海拔1400多米的深山里的雁门镇柳坝村。近年来,不屈不挠、感恩奋进的雁门人,用满腔的热情和斗志,过上了幸福崭新的生活。
“5·12”震后6年来,雁门镇党委、政府着眼长远发展,将灾后重建和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重要位置,整合各种援助资金,集中力量实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房、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和提升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现在我们全家住140多平方米的房子,宽敞明亮,水、电、气一开就能用,生活条件比以前不知好到哪里去了!”柳坝村48岁的村民李隆碧一边招呼记者一边打开门。走进她家,布置时尚新颖,电视、冰箱、电脑应有尽有。“国家在灾后给我们那么大的帮扶,而且镇领导三天两头往这跑,又是引进项目,又是提供技术支持,生活一点都不愁。”李隆碧说。柳坝村现已发展起黄花、木耳、香菇、茶树菇、薇菜等特色农产品,正加大畜牧养殖扶持力度,现发展350户肉牛养殖户。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百姓安居乐业!现在大家都住进了新居,接下来就是要让村民富起来。”在冠尚农业产业园的道路边,雁门镇镇长严浩指着眼前一大片黑色帷膜介绍说,“在北口村,这一片是我们镇规划建设的宝盛菌类生产基地,现有规模120万到180万袋,实现180万到300万元收入,已就近解决附近众多农民的就业问题。”在北口村的又一产业基地——美系獭兔养殖基地,基地占地9亩多,标准兔舍1320平方米,形成专业养殖大户16户,帮扶贫困农户72户,具有商品兔出栏40万只的规模,形成了很好的带动效应。在产业大户的带动下,当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破万元。
房子越来越漂亮,日子越过越红火!站在雁门镇的翠绿巍峨山顶,云雾袅袅、祥日普照之下,记者看到的是一处处生机勃勃、风生水起的致富大汇战,她们正承载着雁门人展翅腾飞的梦想。
(曾刚 本报记者 肖赟梅 文/图)
新闻推荐
江油市西屏乡围绕打造“中国獭兔第一乡”目标,与四川草原科学研究院、西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并做好产业规划,积极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獭兔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图...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