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施行“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观察
□本报记者李伟宋开文
6月23日,家住江油市武都镇的患者刘家友来到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初检后,接诊医生详细告诉他下一步需要去的科室和地点。“这里有好几栋楼,科室比较分散,很容易跑冤枉路。”刘家友说,医生的提示让就医变得方便。
告知患者下一步就医流程及科室地点,已成为这家医院的标准守则。
医院的变化是一个缩影。今年3月开始,围绕市委提出的“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江油从市到乡到村、各部门各领域,类似的变化层出不穷。全程服务,贯穿于全市上下每一项工作。“施行‘以人为本、全程服务\’理念,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零距离\’,让群众的幸福感看得见、摸得着,既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也是对群众工作的全新探索。”绵阳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表示。
建好“民情流水线”,缩短“最后一公里”
九岭镇红岩村村民杨文友因股骨头坏死丧失劳动力,妻子体弱多病,家庭生活困难。4月15日,市领导和镇干部来到他家仔细询问病情,当即敲定治疗方案。23日,杨文友住进江油市人民医院。经过治疗后,杨文友借助双拐重新站起来。
一起走村入户的,还有全市3000多名党员干部。
面对面的交流,更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听到真实的声音和想法。全市开展市情大调研、问题大排查、思想大解放、结构大调整、项目大推进、效能大提升“六大主题活动”,党员干部“走下去”问实情解难题、“走出去”开眼界抓机遇。
市级领导干部走遍每一个村(社区),基层干部走遍每一户,做到市不漏乡(镇)、乡(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五不漏”;机关干部按照“带领群众走在前、服务群众跑在前、群众增收想在前、和谐稳定解在前、小康生活赶在前”的“五在前”要求,深入一线,建好“民情流水线”。
“深入走访,才发现乡镇村组还有那么多‘断头路\’。”市交通运输局负责人说。新安镇一干部表示,真正深入群众后才发现,以前没有和群众打成一片……
震动之余是反思。为什么工作举措落实到位,还有那么多“最后一公里”问题?市委深刻领会“六个基本判断”,在准确把握省情和市情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最需要深入思考的命题,就是如何应对增长乏力、经济下行、排位下滑的严峻形势;一个最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启动“二轮改革”,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大的创新活力;一个最需要形成的共识,就是吹响“三次创业”的号角,迅速掀起又一轮创业热潮。
10名市委常委和4名党员副市长走上电视,结合工作实际提出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办法。 (下转10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璟)12月13日,江油市委、市政府在成都召开特色农产品媒体推介会,江油本土特色农产品地域标识以及8个最具有特色的农产品“江油八品”首次公开亮相。“江油八品”是今年江油通过有关部门...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