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黄小芹
每天下午,城区铁牛街社区天青苑川剧演艺中心都会上演长达3小时的川剧,让戏迷们过足了瘾。近日,记者走进天青苑,听取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铁牛街川剧坐唱”的第三代传承人,该团业务团长周祥新与川剧的故事。
痴 迷 川 剧
自办剧团传唱经典
“川剧的主要角色分生、旦、净、末、丑,正生需要扮相漂亮,嗓音清亮……”说起川剧,58岁的周祥新打开了话匣子。
周祥新介绍,他在14岁时,加入学校的川剧队,随师学习川剧基本知识、表演,每逢节假日,就跟团参演。后来参加工作,他也要在工作之余与票友们四处唱戏。1998年,所在企业破产,周祥新自办民营川剧团,江油市涪江川剧团,活跃在江油以及周边县市的农村、庙会,主要以演杨家将系列、宋代包公戏等传统经典大戏为主,每年演出一百多场,深受当地戏迷喜爱。
但就在这时,“5·12”地震发生了,唱川剧的活动场所被震垮,部分设备设施损毁,看着好不容易留下来的戏迷无戏可听,周祥新几乎崩溃。
转 战 绵 阳
打造川剧“第二码头”
就在周祥新无计可施时,绵阳天青苑老板周永秀请他组建天青苑川剧团。
天青苑川剧团开张后,以绵阳铁牛街川剧演艺中心为基地,积极参加文化主管部门的公益性演出,坚持天天演戏,创建了四川省川剧“第二码头”的称号。
2009年,为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剧团先后组织邀请知名剧作家、作曲家、演员加盟天青苑川剧团,编排了大型现代川剧《他与羌山同在》,宣扬抗震救灾英雄崔学选的事迹。之后剧团先后创作了《胜似春光》、《解放绵阳》等10多部结合时事且颇具绵阳本土特色的剧目,并将面临失传的中国戏剧活化石“目莲传”重新整理、加工、排练、演出。
2012年,天青苑川剧团被评为了“国家级非遗传习展示基地”,同年10月,天青苑的演员受邀走进了中央音乐学院,为学子们展现了川剧的独特魅力。
传 递 正 能 量
川剧走进百姓生活
天青苑川剧团常年坚持在社区演出,开展送戏下乡、进校园、进养老院等活动,每年演出480余场,让川剧艺术重新走进百姓生活。如今,天青苑名声大振,时常接到绵阳市各县市区以及周边城市的演出邀请,但他们始终坚守自己的阵地,每天下午,准时出现在天青苑的戏台子上。2010年,“铁牛街川剧坐唱”被列为市非遗保护项目。这些年,川剧团不仅用现代川剧的表演形式宣传党的政策,更演绎我们身边的感人故事,令无数观众动容。
如今天青苑川剧团有42人,他们虽然收入不高,但却拥有一颗挚爱川剧的心,演绎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中润·时代广场跨年盛会日前在江油隆重启幕,姜育恒携《再回首》等经典名曲空降中润·时代广场,为江油市民带去最时尚、最前沿的音乐盛宴。中润·时代广场位于江油高铁、客运、市内公...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