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肖赟梅
入春以来,细心的江油市民发现,城乡道路、河流堤防、公园、广场等处处满眼青翠、绿意更浓,移步换景,美妙的绿韵在江彰大地浸润、流淌、升腾……
一年多来,江油以打造宜居环境、实现绿色崛起为目标,全面深入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实现了生态良好、产业发展、林农增收三大目标。
添绿增景 秀美江油生机盎然
“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诗仙李白曾这样感叹江油的美。然而,天生丽质并不代表永葆美丽,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江油”,不仅是美誉,更是责任。
2013年10月,江油启动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自此,工业重镇开始追寻森林梦想。
江油将“创森”目标任务纳入市级相关部门和有关乡镇绩效目标管理,建立了创森工作协调会议、市乡联动机制和定期检查督办等制度,集结“创森”工作力量。
变山地为林,让家园添绿。在“创森”工作引领下,江油植树造林蔚然成风。2014年,江油49万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绿化树苗170余万标准株。
在“创森”过程中,江油将保护生态、增绿扩绿放在第一位,实施了城区森林建设、水系林网建设、城郊森林建设、绿色家园及新农村建设、城乡道路林网绿化、城市周边集镇绿化、特色精品亮点、生态文化建设一揽子工程,全力加快绿化建设进程。
对中雁路等30公里县、乡道路和170余公里铁路进行了绿化;补植江彰大道等路段道旁树15万余株,草坪2600平方米;改造太白广场,形成了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绿化景观;启动城市体育公园等12个城市公共绿化项目,新增公共绿化面积82.4公顷;对21公里的涪江中坝堤防进行了绿化整治,对17座水库开展了绿化护堤;完成破损山体植被恢复建设7.33公顷,饮用水源地植被保护与恢复生态治理6.7公顷;对城区内单位庭院、生活居住区进行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立体绿化和提档升级改造……一片绿意一片情,江油添绿增景坚持不懈。近两年来,完成造林面积近5万亩。与此同时,以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为主的生态建设也成效明显。目前,江油市森林覆盖率达48.44%,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2%。“道路见绿、河堤见绿、广场见绿、公园见绿……处处都是绿,让人心情愉悦、生活舒畅!”4月10日,在太白广场锻炼身体的68岁市民林学勤对如今的绿色环境和美好生活相当满意。
融合发展 帮助群众“借景生财”
“创森”不是目的。江油将“创森”作为提升生态“软实力”的着力点,坚持“创森”与发展相融,通过“创森”打造宜业、宜居良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努力实现群众增收致富。
六合乡吉安村5组村民文柱友一有空就忙着侍弄自家山上栽种的树苗。老文说:“山林都是自家的了,肯定要照顾好嘛。”正是源于“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的林权改革,全市200余万亩山林焕发出新的生机,爆发出巨大潜能,林业出现了“资源增长、农民增收、社会增效”的良好局面。
向山林要效益,江油有自己的思路。通过培育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发展干果、木本药材、珍稀苗木和黑木耳、香菇等种植,以及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等做大做强林业产业,努力培育新的农村经济增长亮点。截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速生工业原料林基地98万亩,经济林基地7万亩。全市有年产值3000万元以上的加工企业3家,过亿元的企业2家。
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点改造升级和生态旅游品牌建设,注重将村镇绿化、美化与健身、休闲、采摘、观光等多种形式的生态旅游相结合,着力培育特色生态旅游产业带,支持农民发展“林家乐”,帮助群众“借景生财”。
如今,集体林改为“创森”注入了新动力,产业崛起激发“创森”新活力,生态旅游为“创森”拓展了新空间。去年,全市林业总产值18亿元,农民林业总收入86986万元,农民人均林业收入1426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进一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江油市太平镇学校“青春风采”辩论赛4月22日在学校阶梯教室隆重举行。本次辩论赛紧紧围绕“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谁重要...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