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檎/文 张莉/图
似乎是为了让远道而来的百家党报总编和记者可以更清楚地看到绵阳的创新景象,连续几天的似火骄阳昨(28)日一整天都没露面。沐浴着初夏的微风,呼吸着科技城清新的空气,一百多位媒体同仁马不停蹄地参观采访了涪城区燕景堂科技孵化中心、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科技产业园、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油大康百合花基地和李白纪念馆,亲眼见证了绵阳在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燕景堂”——
科技带来的惊喜
上午10时20分,参观采访“大部队”来到位于石塘乡的涪城区燕景堂科技孵化中心。该孵化中心坐落在闹市旁的一个老旧院落里,进院之前,看到“燕景堂”三个字,几位记者开玩笑说,这更像一个中医馆的名字。进去后才发现,这里完全是现代科技产业的天地——“绵阳燕景堂科技孵化器作为绵阳市首家物联网和电子商务专业孵化器,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体、企业运作的模式建设,实行政企合作、以企招商、企业服务的管理运行机制。孵化器以青年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辅导中心为辅助配套,形成了以物联网为核心,兼顾互联网、电子信息、电子商务、大数据、云计算等行业统筹发展的专业化的创业生态系统。”涪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江彬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燕景堂孵化器从2014年8月成立至今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入驻企业已经累计创造税收60万元,并已经拥有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5家投融资服务机构、5个高校校外学生实训基地、30家入驻企业、130余家意向入驻企业、30余项已获得专利和49项正在拟申报的专利……”
孵化中心的几十家入驻企业,一下就被记者们的相机、手机、采访本、录音笔包围了。就在记者们全神贯注地采访时,院子上空突然响起了异样的声音,大家一抬头,惊喜地看到一架无人机正在空中悠闲地盘旋。“这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制的‘虎鲨\’低空警用侦察机,它最高可以飞到1000米……”四川豪斯特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员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侦察机的地面站旁呼啦一下围满了记者,看着屏幕上“虎鲨”传回的即时拍摄画面,大家啧啧赞叹:“太清晰了!”
“客人们要走了,你下来吧!”指挥人员的一声招呼,“虎鲨”很快就乖乖地降落到地面上。
江城日报编委彭车建询问豪斯特技术人员:“这个多少钱一架?我想买一架回去。”在得知“虎鲨”尚未定价后,他说:“以后我一定要来买一架,带回东北,分享给我工作和生活圈子里的朋友。我们那边还没见过这个,只见过能飞十来米高的遥控飞机。”彭车建告诉记者:“通航产业是个朝阳产业,绵阳嗅觉灵敏,走在了前列。这次到绵阳来,我就感觉绵阳是一座和飞行有关的城市。”
大学产业园——
震撼接二连三
一进入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科技产业园,便听到熟悉的民歌“茉莉花”的曲调,但乐声却不是从平时熟悉的乐器里传出的。这充满激情的美妙音乐来自何处?指着现场正在演奏的一群奇形怪状的乐器,院长龚珍旭向大家介绍说:这是全球第一支激光乐队,而这支在国内外备受瞩目的乐队正是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文化科技产业园里科学技术在音乐领域运用的创新产品。“我们这个产业园秉持‘文化与科技融合,科技与艺术融合\’的理念,依托学院人才优势,采取‘政府平台服务+企业化运作’管理模式,探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坚持为在孵企业和项目健康发展提供研究—设计—工艺试验—项目分析与评价—高端人力资源和专业情报信息支持与服务,是创意设计、文化传媒、动漫游戏、数字媒体、影视制作、教育培训、服务咨询、产品开发等文化科技产业项目孵化的理想基地。目前产业园已入驻在孵企业30家,发展态势良好。”龚珍旭说。
在详细询问了几家入驻企业代表后,泉州晚报副总编彭耕耘由衷地感叹道:“一个做工艺品的公司,一年时间,在网上的销售收入就能达到几百万,确实了不起!”彭耕耘告诉记者,与绵阳比起来,沿海城市的创业要简单一些,“毕竟经济比较发达,要做什么企业,直接就可以干,但绵阳不一样,绵阳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这方面绵阳做得挺好。”
在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远来的同仁们再一次感到了深深的震撼。西科大党委委员、副校长庹先国介绍说,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以西科大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优势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的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高校实现产学研结合及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平台,是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二次创业”以及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支撑行业技术进步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
参观采访了该园区独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和“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又津津有味地观看了科技园“风云人物”——在国内国外都有较高知名度的福德机器人的视频表演后,记者们对该科技园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环境赞不绝口。来自安徽《拂晓报》的新闻采访部主任付子峰告诉记者:“一般的大学生在大学里就学专业课,但这里把专业和产业相结合,让学生提前开始创业,进入业态环境,而且结合得这么好,确实比较少见!”
百合产业园——
李白的浪漫也被创新了
下午3时,记者们来到位于江油大康镇境内的百合花国际博览园。微风轻拂,千亩百合竞相开放,幽香飘满了整个山谷。站在花海旁的广场上,江油市委副书记、市长马辉指着不远处的那座山告诉大家:那就是李白笔下著名的戴天山。人群中马上有人轻声吟诵起李白的名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而眼下的美景,早已超越了当年李白笔下的“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马辉介绍,该产业园按照4A景区标准,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营、组团式打造的模式,由单纯的百合花种植,发展包括种植业、体验采摘业、农业创意产业在内的一个完整的新型产业链,形成“四季花海·果蔬飘香”的文旅农三位一体的精品示范区,满足游客缓解都市生活压力,渴望悠闲与宁静,体验乡野生活,亲近生态自然的需求。“李白的浪漫也被创新了”,望着一望无际的美景,有人由衷地感叹。“真羡慕你们有李白!”参观完江油李白纪念馆后,德州日报社社长姜立明对记者说,“李白是绵阳的骄傲,说明绵阳这个地方自古以来就人杰地灵。现在绵阳把‘李白\’挖掘出来,重塑这个品牌,无论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扬,还是对绵阳经济文化的发展,都有积极的意义。”当记者告诉他前几天首届“李白诗歌奖”刚在绵阳完成颁奖时,姜立明说:“你知道我对绵阳创新发展最大的印象是什么吗?是融合!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历史与现代的融合,都做得很不错。”
一天的参观采访结束后,对绵阳充满好奇心的外地同仁丝毫没有疲态感。“绵阳给我们的惊喜和震撼太多了,没来之前,想到绵阳毕竟经历了那么大的地震灾难才没多久,以为还百废待兴呢,没想到已经发展得这么好了。”付子峰的话,或许说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
对先进的无人机产生浓厚兴趣
参观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参观现代观光农业
参观李白纪念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苏东华文/图“我家三楼的墙壁,用电笔测试,是带电的。”江油市义新乡金顶村八组村民强永学日前向本报反映,他的住房靠近500千伏乐武线045号,他怀疑受此影响,房子才会“带电”。对此,...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