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创造了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高峰,他开创的歌行体和七绝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1300多年后,有位诗人,竟敢“横压”李白,取名李百,从黑龙江青冈县的老家,跑到江油市青莲镇,客居在诗仙的家门口,以写诗、卖诗、卖字为生。李百、李白,很容易让人想到李鬼和李逵,但这位李百,决不是李鬼。他的诗,曾得到全国著名作家、中国诗词研究会名誉会长刘育新,著名书法家邓凌鹰等全国知名文化学者的好评。
□ 周海鹏
笑傲江湖
笔作珠峰寰中立,墨为瀛海弄狂澜。
纸化白云游天界,砚生八卦追诗仙。
这是李百2008年春写的一首诗,以浪漫的诗情表达了追随诗仙的心志。此时李百已到青莲镇近两年,并在诗仙的家门口扎下了根。李百故居风景区为他提供了一个小亭子,李百将之命名为“李百诗亭”。诗亭只有4.3平方米,李百就在这个小亭子里吃住、写诗、卖字。他烧蜂窝煤、点蜡烛、睡地铺,一把胡琴伴他风寒酷暑,过得相当艰辛。
夜半吟
半生蹉跎半生悲,半轮秋月缀余辉。
半路出家从诗墨,半诗半商半捧炊。
这是李百2007年夏写的一首《夜半吟》。追随诗仙非易事。李百最困难的时候,“诗亭萧条绝收,坐食山空心忧,欲哭涩眼无泪,欲醉盏空无酒,一日三餐无味,惟有借笔消愁”。最伤心的时候,“泪打三更鼓,声声唤故乡,祈求天上月,代子探爹娘”。太白作诗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无论现实中再受挫折和打击,诗写到最后总给人以光明和希望。李百的心就像太白的诗一样,虽有悲伤,但永远不会绝望。他坚信自己终会:“一朝云涌东风起,一纵狂歌啸苍茫。一壶清酒煮天际,一字千金铸华章。”
李百说:“离开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靠卖诗、卖字为生,做这种生意是很不容易的,但“苦难磨砺心志,悲愤造就诗人。不洒万顷泪水,何以一字千金!”
随着过往游客对李百了解的增多和对其诗的喜爱,以及惺惺相惜者的宣扬,李百名声远扬,收入也逐渐增多。经历过苦难的李百,深知穷困的不易,特别有悲天悯人之心。他到青莲的第一个春节,买了两只鸡过年,但了解到镇上有家五保户生活紧张,便把其中的一只鸡送给了五保户。得知一位村民死了妻子带着3个小娃过日子,便把另一只鸡送给了这位村民。李百写对联要求自己:“执直笔走中锋守书法宗根,念正经求至善行人间大道。”他为游客免费提供开水,方便老人吃药、孩子兑奶、行人喝口热茶。
李百说:有位道家的陈老师从我这诗亭路过,他说施水是大德,这句话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开始想怎么为社会做点贡献。
李百了解到我国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国家旨在为西部干旱缺水地区募集用于修建水窖所需善款的“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向全国推出。于是他开始用写诗、卖诗、卖字挣来的钱,每月向“母亲水窖·爱心信用卡”里捐款。从2011年8月起,李百投身公益事业,每月捐款最少1000元,多则万元不等,月月不断,至今他已捐建了66口水窖。他在名片上印着:母亲水窖终身捐建志愿者。
除了写诗、卖诗、卖字和捐建母亲水窖,呆在诗仙的家门口,李百还给自己布置有作业:宣扬李白文化。太白生性豪放,李百亦狷狂不羁,他拉得一手好二胡,且爱唱歌,常改编一些歌曲,唱给到李白故里的游客和村镇上的孩子们,以此来表达对诗仙的崇敬和自娱自乐。
李百说:“我是李白的粉丝,超级粉丝,李白粉丝全国第一人,我原名叫李洪斌,因为爱诗和仰慕李白,改名叫李百,我沾了李白很多的光,我得做些对得住李白的事!”
李百觉得人生短暂,人生若能像昙花一现,留美人间,便已足矣!他写诗道:
追诗仙
追本溯源下四川,半游书海半参禅。
春来秋往万花度,唯赏昙花一瞬间。
新闻推荐
“山寨施工队”骗你没商量本报讯(俞信文记者安峥)近日,市巡特警九大队接到群众报警反映,在新房装修时有不法分子身着燃气公司工作人员制服,佩戴上岗证件,走家串户与业主“签约”,违规改动天...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