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檎
近日,中国文明网刊登了江油市独臂英雄蒲友明单手勇救落水老人的事迹。这是继今年夏天被评选为四川省道德模范之后,蒲友明再次获得的肯定与褒奖。
鲜花与荣誉面前,朴实的蒲友明还是那句话:“我真的只是做了一件普通的小事。”但是许多了解蒲友明当初救人壮举的人都知道——他的行为,就是货真价实的见义勇为。
危急时刻
独臂守站人舍己救人
2013年4月1日上午9时20分许,武引管理局常山管理所高泉山提灌站,守站人蒲友明像往常一样,正在进行抗旱供水前的准备工作。忽然,不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喊声:“快救人啊,有人被水冲走了!”
蒲友明连忙跑出门,循着呼叫声跑去。只见水渠里有团黑影时隐时现,顺着湍急的水流迅速往下游漂来。一位大爷在岸边万分焦急地奔跑着。蒲友明见状来不及多想,连身上的衣服都来不及脱就纵身一跃,从旁边一处没有防护栏的溢流缺口处跳进冰冷的水中,向挣扎的老人拼命划去。
因为只有一只手,蒲友明费了好大的劲才靠近老人并把她死死抓住。为了避免老人呛水,他用独臂托住老人的头,慢慢往溢流缺口岸边靠近。当蒲友明好不容易将老人推到岸边并准备将老人推上岸时,因为水泥砌成的渠岸太滑了,流水又急又刺骨,人根本站不稳。他用仅有的一只手试了好几次,都无法把老人推上岸,这时,他的手脚也开始抽筋了。
就在蒲友明筋疲力尽快要支撑不住时,他的同事王继光闻讯赶来,见状迅即跑到溢流缺口处接应。两人连推带拉,终于将落水老人从冰冷的水渠中救上岸来。此刻老人已昏迷不醒,蒲友明又与随后赶来的村民对老人进行人工施救。在众人的援助下,老人很快被送往了附近的江油市第二人民医院,经过及时的救治,老人保住了性命。
面对感恩
救人勇士淡然一笑
这位被被蒲友明救起来的大娘,名叫王克会,时年69岁,家住江油市三合镇宝轮村。当天一大早,王大娘与老伴何大爷一起去赶场,回家时路过武引渠,见渠水清澈,王大娘便蹲在取水口边上洗手。由于她患有高血压,一蹲下就头晕眼花、天旋地转,来不及呼救就掉入了水渠。走在前面的何大爷没听见后面老伴的脚步声,回头一看,老伴不见了,突然又看见水渠里漂着黑乎乎的一团东西,仔细一看,正是掉入水渠的老伴。
眼看着老伴随着湍急的水流越漂越远,何大爷只能放开嗓子大喊“救命”。万幸,他的喊声被附近的蒲友明听到了。在被激流冲走100多米远后,王大娘被闻讯赶来的蒲友明救起。根据现场地形,如果蒲友明晚一步赶到,王大娘一旦被冲过桥洞,就将无法施救,后果不堪设想。
事发当晚,王大娘家人专程赶到提灌站,向蒲友明表示感谢,并送去了钱和慰问品。但憨厚的蒲友明不但婉拒了礼金和慰问品,还连个“谢”字都不肯接受,只是淡淡地笑着说:“这点小事真的算不上什么,那种情况下谁都不会见死不救,我只做了应该做的事。”而了解蒲友明的同事和熟人都说:“他救人太正常了,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热心肠的人。”
身残志坚
草根英雄传递爱心
蒲友明原本是个健全人,但2004年的一次事故,让他变成了残疾人。那年他家建房开采石料,爆破时发生意外,蒲友明被炸得血肉模糊,最后虽然捡回来一条命,但造成了左眼失明、右脸骨折,直到现在脸上都钉着钢钉,最惨痛的是,他的右手肘关节以下粉碎性骨折,不得不截肢。
这次事故将蒲友明的家带进了一片愁云惨雾——巨额的医药费让这个原本并不富裕的家庭负债累累。2006年4月,为了解决蒲友明的生活困难,江油市武引管理局常山管理站将他招聘为临时工,负责高泉山提灌站的守护工作。虽然工资不高,但至少有一个稳定的住所。蒲友明带着妻子和孩子,搬到提灌站开始了守站生活。提灌站的生活冷清枯燥,但因为热爱这份工作,蒲友明乐在其中,对本职工作尽心尽责、一丝不苟。蒲友明还特别热心,遇到同事或周围村民谁有难处了,他二话不说就主动帮忙。妻子郝小青说,丈夫虽然落下残疾,但他为人踏实、负责、心肠好,“我从来没后悔嫁给他。”
蒲友明单臂勇救落水老人之后,他的义举不胫而走,成为当地的佳话。蒲友明本人先后被江油市人民政府和绵阳市人民政府授予“见义勇为公民”、“见义勇为勇士”荣誉称号。今年夏天,他又被评选为“四川省道德模范”。
面对如潮的赞美和接踵而至的荣誉,蒲友明没有任何改变,依然憨厚朴实,一如既往地做着“快乐的守站人”,并把他的快乐和爱心,传递给更多的人。
新闻推荐
本报讯(姜质)近日,江油市食药工质局召开助农送商标座谈会,21家受赠涉农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该局与2015年度12家涉农受赠企业现场签订了助农送商标赠送协议书。近年来,江油市食药工质局广泛开...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