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宇行、刘超在四川中物材料有限公司调研 (本报记者 蒲滔 摄)
本报讯(记者 葛永坤)昨(4)日,2016年上班第一天,市委书记彭宇行,市委副书记、市长刘超前往中物材料有限公司、华拓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调研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推进情况并召开推进会,总结去年以来的工作,贯彻落实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部署,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着力重点和主攻方向。彭宇行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两新”产业这个“一号工程”,打一场引进培育“两新”产业攻坚战,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为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建设提供强大动能。市委副书记张锦明出席推进会。
在中物材料公司、华拓光通公司,彭宇行、刘超调研了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对中物材料公司依靠国防技术和军工品质,争做先进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华拓光通公司持续实施科技创新,凭借自身多年的技术沉淀和积累面向全球用户提供高效便捷光纤通讯解决方案的做法给予肯定,鼓励企业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抢抓发展机遇,持续加力加劲推进培育引进“两新”产业这个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取得更大成效。
随后,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两新”产业工作推进会。会上,市经信委、市科知局、市投促局分别汇报了全市“两新”产业推进和引进工作情况,相关部门、各县市区、园区分别作了发言,与会领导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彭宇行指出,市委、市政府作出实施产业发展“一号工程”决策部署后,特别是市委六届九次全会以来,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力以赴,推动“两新”产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以来,各市州竞相发展“两新”产业,形势逼人、催人奋进。当前,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要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我们要坚定不移抓好引进培育“两新”产业这个“一号工程”,引领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推动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彭宇行强调,要狠抓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集中力量盘活存量。把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摆在“项目年”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促进“两新”产业大发展。一要建立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将推进责任落实到人头、到事项,推进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达效。二要深入实施“两新”企业倍增计划。推进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增加研发投入,把现有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再培育壮大一批“两新”骨干型、旗舰型的企业集团。发挥军民融合这个最大特色,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育壮大一批军民融合企业和相关产业。三要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挥科技资源优势,以市场化、专业化为方向建好管好用好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持续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把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进入规上行列。
彭宇行强调,做大“两新”产业总量,关键在于招商引资。要着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招才引智,狠抓招商引资,千方百计引进增量。一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把招商引资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作为锻炼干部的“主战场”和培养干部的“主通道”,推行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等有效方式,积极探索市场化招商模式。二要突出产业链精准招商。瞄准六大“两新”产业主攻方向,紧扣产业链关键环节,引进国内外与绵阳市产业关联度高的知名企业和重大项目,力争实现“引进一个、带来一片”。三要制定更有吸引力和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党政一把手和招商引资部门主要负责人要主动走出去、引进来,盯住项目不放,争取更多项目落地。
彭宇行强调,发展“两新”产业,要狠抓园区载体建设,夯实发展基础。一要加快科技城集中发展区建设,把集中发展区的总规、详规和产业规划抓实抓好,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入驻。二要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坚持错位发展,突出“一园区一主业”,把高新区、经开区、科创区建成“两新”产业发展的样板区,把各产业园区打造成“两新”产业发展的功能集聚区、创新特区。三要更多运用市场化手段推进园区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先进,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园区建设。
彭宇行强调,服务产业就是服务发展。抓好“两新”产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和经济主管部门责无旁贷。各地各部门要强化靠前指挥、主动服务意识,加强战略谋划,强化责任担当,为“两新”产业加快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要建立项目服务机制和保障机制,确保生产要素和工业发展有关资金重点倾斜支持“两新”产业发展。要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完善考核指标体系,确保各项工作部署有效落实。
刘超在讲话中指出,市委鲜明提出把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市产业发展的“一号工程”,既抓住了绵阳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也抓住了推动科技城突破性发展的关键环节。国家科技城建设的推进,需要以“两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支撑;国家科技城建设的成就,需要以“两新”产业发展成效来彰显。只有大力发展“两新”产业,着力提高工业发展质效,才能推动绵阳市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一要抓项目支撑。要大力引进“两新”产业项目,努力引进一批附加值高、带动性强的重大“两新”产业化项目;要积极搭建服务平台,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服务体系;要切实加大技改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互为补充、并行发展,形成“双轮驱动”;要着力推进有效投资,不断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质量。二要抓企业主体。要牢固树立“一切以企业为中心”的产业发展理念,加大企业培育力度,降低企业成本、减轻企业负担,推动一批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加快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局面。三要抓集群发展。要突出比较优势和特色领域,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规模化,聚焦打造区域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更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四要抓园区载体。要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特别是“两新”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推动园区特色化、专业化、高端化发展。五要抓政务服务。要强化融资保障、助力市场开拓、切实简政放权,努力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为“两新”产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环境。
市委常委、副市长付康,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颜超,市委常委、副市长刘少敏,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副市长元方、郑蕾、孙福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夏明,市委秘书长董晓彬参加调研或推进会。
新闻推荐
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贫困党员心坎上马华到小坝村看望慰问贫困党员
本报讯(记者邓雪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昨(28)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马华前往联系村江油市枫顺乡小坝村调研,看望慰问贫困党员,感谢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的积极贡献,向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与...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