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贾祥飞 记者 苏东华)为切实搞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江油市武都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抓手,坚持科技创新,变堵为疏,走出了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在四川省农业科学研究院食用菌研究所的指导下,武都镇村民李莎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变废为宝,走上了致富路。“利用秸秆栽培食用菌消化了秸秆,减轻了焚烧压力,改善了环境,还实现了增产增收。”创新家庭农场的负责人李莎说。栽培1亩大球盖菇,需要约2万斤秸秆,等于消耗了约10亩农田所产生的秸秆,去年,李莎种植大球盖菇约80亩,实现纯收入近百万元。
据了解,武都镇每年产生约4万吨秸秆,为了实现秸秆综合利用,该镇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肉牛、山羊养殖等,每年消化秸秆总量的75%。同时以家庭农场为载体,利用秸秆栽培大球盖菇,年转化秸秆约100吨。下一步,该镇将重点加大秸秆转化利用,加大食用菌栽培模式研发,变废为宝,强化资源再生利用。
绵阳市秸秆禁烧区域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充分发挥“美德少年”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典型示范作用,在“六·一”节之际,江油市武都初中举行了2016年度“美德少年”颁奖大会暨校园十佳歌手决赛。此次活动通过...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