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流淌红色的绵州大地

来源:绵阳日报 2016-07-16 13:39   https://www.yybnet.net/

□ 罗瑜权(绵阳)

7月的绵州大地,天空蔚蓝,碧水绿波,热浪袭人,处处有鲜艳的红色在风中飞扬,红歌在高唱,红色在流淌。

1935年春,红军进入绵阳境内,领导劳苦大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绵阳人民怀着对共产党和红军的感激之情,掀起保卫革命胜利成果、大力支援红军的热潮。

红军在绵阳期间,绵阳人民给予了大量物资支援和保障,不仅解决了8万红军在绵阳期间的衣食住行,还为红四方面军和中央红军筹集了数千万斤粮食。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川西与中央红军会师时,绵阳人民“雪中送炭”,将在绵阳地区所筹集的数十万斤粮食和大批其它物资,用马队、牦牛队和人力,昼夜兼程地运送到中央红军部队,使翻越大雪山后几乎弹尽粮绝的中央红军绝处逢生。据解放后调查统计,绵阳境内红色新区共有13000余人参加红军。

绵阳革命老区人民是忠诚的、宽厚的。毫无疑问,对于红军最后取得长征胜利,绵阳人民是功臣,做出了牺牲和重大贡献。

走近江油革命烈士纪念碑,我的脚步是肃然的。它静静地坐落在江油市西山公园内,只有不远的江油红军文物陈列馆,告诉人们80年前这片红土地上发生的“围城打援”战役。在陈列馆,看到实物和模拟场景,眼前似乎出现了当年那悲壮的一幕,经过了数十年的岁月,烈士们的浩然之气依然可以感受得到。

80年前,青林口古镇红军女战士的故事是感人至深。“5·12”大地震中,江油这片红土地上又涌现出一位伟大的女性,她就是在被称为“警察妈妈”的蒋晓娟。

在“5·12”大地震中,蒋晓娟作为一名年轻母亲,放下自己六个月大、正需母乳喂养的孩子,在灾民避难所悉心照顾守护地震受灾婴幼儿,解开衣襟,连日为9名婴儿喂奶,用平凡朴实的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这位普通的民警,在大灾面前,她用自己的无私,表现出深情厚意。她以一种大仁大义的责任感,书写了母亲的博爱,书写了人民警察爱人民的动人诗篇,用自己平凡朴实的实际行动对生命进行了最高的礼赞!

同样在这场地震中,还有一位女民警史海燕值得一说,在前不久的四川寻找最美人民警察活动中,她成为首届四川“最美人民警察”特别奖获得者。

史海燕原是北川陈家坝的一名女民警。在地震发生时,她冒着危险,克服恐惧,身着沾满血迹和泥土的警服,硬是翻山越岭走了近50里的山路,把20多名小学生和30个伤员从北川灾区安全带到了江油。随后,她不顾江油民警的劝告,连夜带着援助药品、食物,只身重返北川陈家坝,再次投入抗震救灾中……

同事把史海燕称呼为“女汉子”,是因为她做事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史海燕在距县城50余公里的陈家坝派出所一干就是7年,后又到更为边远闭塞的开坪乡派出所任所长,成了北川羌族自治县第一位派出所女所长。

史海燕的丈夫也是一位警察,在绵阳工作,两人长期两地分居,离多聚少,史海燕说:“我很热爱警察这份职业,我最对不起的就是家人!可是我既然选择了警察这份职业,就得有牺牲,就要有奉献。”

家是漂泊后的港湾,谁不向往有一个温馨的家庭?可有的警察奉献了自己,又奉献了家庭。我知道,在她们坚强的背后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他们,那就是老区的革命精神,那就是人民警察的脊梁。

重温红色记忆,铭记红色历史。行走革命老区,就如同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处处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时时接受到红军精神的洗礼。

新闻推荐

让文明之花开遍每个角落

白墙灰瓦的大康镇官渡新村掩映在姹紫嫣红的百合花海中。家家户户的墙壁上绘制着“和”文化主题的壁画和标语,大门上挂着扇形“家训”,五联广场上村民们正开心地跳着广场舞。官渡村党支部书记林华付...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流淌红色的绵州大地)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