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肖赟梅
一下雨就“看海”,这是许多城市正在面临的“城市病”。为了治好这种“城市病”,成都、自贡等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崇州、江油等10个县级城市被确定为省级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按照规划,未来5年,江油计划估算投资19.2亿元,把江油建设成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海绵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技术,实现城市良性水文循环,提高对径流雨水的渗透、调蓄、净化、利用和排放能力。
江油是一座“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基础条件绝佳的城市,但目前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等方面仍面临问题,亟需以海绵城市理念统筹引领城市建设。
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江油目前选定了“海绵城市”试点范围为明月功能组团、普照寺功能组团、老城功能组团,示范区总面积约为14.2平方公里。将优先应用“净”、“排”低影响开发技术,综合应用“渗”、“滞”、“蓄”、“用”低影响开发技术。着重解决水环境较差、水体自我修复能力较弱、生态破坏以及城市防洪内涝等问题,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控制点面源污染、保护及修复生态环境、提高城市防洪内涝标准。
据悉,江油海绵城市建设任务包括,完成昌明怡景二期、旭城阳光等25个海绵型建筑与小区建设。新建及改造昌明街、同心路等33条海绵型道路,管网建设92千米。扩建一座日处理污水达2.5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完成明月岛湿地等11项海绵型广场及停车场、公园与绿地建设以及罗汉堰二期综合整治工程等6项水系整治与生态修复项目。完成涪江水源地等4项建成区外水利工程。
根据规划,2016至2020年,江油将采取建设单位自筹、政府投资、PPP投资三种投资模式,筹资19.2亿元,在试点区内进行85项项目建设。通过5至10年的努力使江油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0%以上,内涝防治能力提高到有效应对20年一遇水平,防洪能力提高到有效应对50年一遇水平,让江油“弹性适应”环境变化与自然灾害。同时,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和河流冲积平原城市提供海绵城市建设的示范。
届时,江油城市的防洪排涝、水资源保障等水安全保障能力将得到极大增强,为市民打造一座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东华)昨(25)日,2016年“环保世纪行”活动走进江油。此次活动由市人大常委会城环资委相关负责人带队,市环保、住建、水务、媒体等单位参与。江油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达5万吨...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