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江油 > 正文

祖传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臭树叶”变身黄荆凉粉 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来源:绵阳晚报 2019-05-29 08:00   https://www.yybnet.net/

刘小凤制作黄荆凉粉

一种俗名叫“臭黄荆”的灌木叶,经过古老的传统手艺加工,摇身一变成为碧绿、爽滑的民间美食黄荆凉粉。江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黄荆凉粉制作技艺”传承人刘小凤,通过科技创新手段驯化并大规模繁育良种“臭黄荆”,加工制作黄荆凉粉,带动一方乡亲走上致富路。

■记者陈元松文/图

A

童年记忆

婆婆以“臭黄荆”做凉粉“打牙祭”

“臭黄荆”学名叫“腐婢”,也称为“豆腐柴”,它的茎、叶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是一种常见中药。“臭黄荆”主要分布于我国华东、中南及四川、贵州等地区。

刘小凤家住窦圌山附近一个村子里,这里山清水秀,也是“臭黄荆”繁衍地。刘小凤至今还依稀记得童年时,婆婆为了给一家人“打牙祭”,深更半夜上山采摘“臭黄荆”的叶子,背回家后连夜忙碌。第二天,绿莹莹、嫩滑滑的“黄荆凉粉”就端上饭桌了,让全家老小吃得津津有味。同时,婆婆还忙里偷闲制作“黄荆凉粉”,然后拿到镇上去销售。就这样,婆婆爷爷就凭着祖传的制作“黄荆凉粉”的手艺赚钱贴补家用,还供刘小凤姐弟上学读书。

B

回乡创业

缠着婆婆学绝技做出“祖传味”

说起自己学做黄荆凉粉,刘小凤感触颇深。当年,刘小凤也像村里的同龄伙伴一样外出打工。2008年,刘小凤返回家乡,缠着年迈的婆婆传授制作黄荆凉粉的古老绝技。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与琢磨,刘小凤终于学到了婆婆的“绝技”,做出了具有“祖传味”的黄荆凉粉。

刘小凤说,黄荆凉粉具有泻火、清热的功能,是盛夏防暑降温的佳品。制作好的黄荆凉粉放进冰箱冻一会儿,口感会更好。

刘小凤不愿像婆婆爷爷当年那样小打小闹赶场兜售黄荆凉粉,她想做成一个绿色无公害食品产业链,争取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C

申遗成功

黄荆凉粉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2013年,刘小凤注册了“凤姐家庭农场”。通过流转周边的数十亩荒地,发展绿色生态种养殖业,经营农家乐,以拳头产品黄荆凉粉等乡土菜肴吸引游客。刚开始时,推出免费品尝黄荆凉粉,最终口口相传带动越来越多的客源和销量。

黄荆凉粉要做大做强,“臭黄荆”不可或缺。刘小凤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所合作,不断探索“臭黄荆”的人工驯化、繁育和推广,带动周边乡亲栽植“臭黄荆”,从而解决黄荆凉粉的规模化生产的资源难题。刘小凤介绍说,野生“臭黄荆”一斤鲜叶只能制作两三斤凉粉;而经过驯化移栽培育的“臭黄荆”,一斤鲜叶可以制作五六斤凉粉。而且,通过长期探索实践,她还惊喜发现,加入“臭黄荆”花朵制作的黄荆凉粉,风味更胜一筹。

2015年12月,在江油市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刘小凤以祖传五代的“黄荆凉粉制作技艺”被列为江油的县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该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目前,刘小凤通过“农场+公司+农户”的形式,已在各地滚动发展“臭黄荆”无公害基地数百亩,为“黄荆凉粉”这一绿色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她先后被全国工商联、四川省农业厅等单位授予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创业能手等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元方主持召开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专题会 加快项目建设 完善配套功能 着力打造知名文化旅游产业景区

本报讯(记者刘鑫)昨(22)日,市委副书记、市长元方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建设有关事宜。他强调,要系统谋划...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 祖传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臭树叶”变身黄荆凉粉 带动乡亲脱贫致富)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