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绵阳 今日安州 今日江油 今日梓潼 今日三台 今日盐亭 今日平武 今日北川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今日江油 > 正文

种土豆的姑娘曾是名健身教练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21-02-19 06:34   https://www.yybnet.net/

收获马铃薯。 资料照片

播种后,安装滴管系统。

□本报记者 阚莹莹

春节刚过,江油市明利家庭农场主郑明利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年前,农场里600亩马铃薯播种完毕,新铺设的滴灌系统要加紧完工。另一片姜地里,田垄已经起好,要趁着好天气完成播种。

对于郑明利这个90后姑娘来说,农场已成为她和家人共同打拼的战场。这个春节,郑明利为这份事业算了一笔账,2020年,马铃薯、水稻、蔬菜,共1050亩的土地,总收入达到近100万元。

为何选择做农业?为何坚持干农场?郑明利用6年时间回答了这两个问题。

90后记者 对话 90后新农人

青年档案

记 者:阚莹莹 年龄:26岁

新农人:郑明利 年龄:28岁

采访地: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

对 话 录

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

阚莹莹:同龄人职业光鲜,但自己却整天在田间地头,会有失落吗?

郑明利:说实话肯定有失落,尤其是每次同学聚会时。女孩子哪有不爱漂亮?我一身素打扮,别人光鲜靓丽,但只要我一回到农村,一踏上土地,我心里就感觉到踏实。

阚莹莹:对于搞农业创业的同龄人,你有什么建议?

郑明利:选好项目、选好位置、脚踏实地。一个好项目有前景,但有前景的项目更需要地理、交通等位置因素来保障。最基本的,就是要脚踏实地干好每一件事,才能向前更进一步。

阚莹莹:对于自身和农场未来有怎样的规划?

郑明利:从始至终,我的目标就是把农业当作事业干得更长一些,更出色一些。未来农场经营规模不会扩大,而是要在农场规范化、信息化上更进一步,做加工、做品牌,在三产融合方向不断发展。

热爱农村健身教练返乡干农业

2月4日,江油市武都镇阳亭坝村,在一大片种植田上,水泥路纵横交错,这就是郑明利每天的工作场所。

和同龄人朝九晚五的城市工作不同,她每天要做的,只是穿上保暖的格子棉衣,套上一双黄色布手套,骑上一辆电动车,在跨越4个村的一千多亩地里快速移动,刚在马铃薯地里查看滴灌管道安装情况,不一会儿又出现在生姜田里盘算播种时间,时而放慢车速和地里的工人交代事情,时而停车接听一个流转土地村民年终流转费结清电话。

而在 2015 年之前,体育院校毕业的郑明利还是一名健身教练,为何转行与农业打上交道?郑明利用八个字回答,“出身农村,热爱农业。”

2015年,郑明利和丈夫杨维明结婚,公婆一家种了几十亩的香葱,但那几年由于市场行情低迷,几十亩香葱持续亏本,“刚结婚那会儿,看到两个老人为了几十亩亏本的葱愁白了头,我和丈夫打算回乡接管,我本来就来自农村,喜欢农业,这一干就是六年。”郑明利告诉记者。

选好项目带动村民种马铃薯

葱是不能种了,这几十亩地能干些啥?夫妻俩的打算是粮食为主,蔬菜为辅。

经过考察和尝试,最终,确定了以马铃薯、水稻为主的粮食种植,结合以花菜、生姜等为主的蔬菜种植。

搞种植也不是那么简单,田地是有了,全家四口齐上阵,种子可以购买,但最关键的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去哪里找?

对于种植技术,郑明利没有把它当成一个大问题,“网络那么发达,市上又有专门的农业技术培训班,想学技术还不简单。”

靠着“不会就学”的理念,郑明利向省农业科学院、绵阳市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学习,并带动全家人参加了江油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

但销售渠道却不是想学就能学,怎么办?郑明利的办法简单却有效,“扫市场嘛!”所谓扫市场,就是拿着自己家的产品,去江油、绵阳、成都甚至省外的大型蔬菜批发市场推荐,“最开始的时候,就是靠着这个办法,刚出一批产品就上门推荐,技术有了,产品好了,市场自然就慢慢打开了。”

几年下来,在当初定下的粮食为主、蔬菜为辅的种植方向下,全家又精确了“稻-菜-稻”,“稻-薯-稻”的种植模式,“一千多亩地,有600亩种植马铃薯。”不仅如此,郑明利还带动了周边村民一起发展马铃薯种植。现在,以明利家庭农场600亩马铃薯基地为核心,周边共发展了3000亩马铃薯。明利家庭农场也成为该市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家庭农场。

机械化种植提质增效降成本

除了新型职业农民、农场负责人,郑明利还有一个标签——无人机飞手。

随着农场规模越来越大,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多,但用工难、用工贵问题制约农场发展。郑明利和丈夫意识到,必须发展机械化种植,破解用工难问题。

为此,农场修建了农田水利、作业道等基础设施,为开展农机作业奠定了基础。随后,农场又购置了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植保机等农业机械。郑明利还专门考了无人机飞手证书。

截至目前,农场马铃薯、水稻从播种到收割机械化率达95%以上,机械化率的提高带来的就是生产成本的降低。郑明利算了一笔账,目前 ,农 场 用 工 量 同 比 减 少65%,用工成本每亩减少200元,生产管理效率提高40%。

为了提高农机使用率,杨维明依托自己的农机,整合周边农户的闲置农机,成立了农机服务队,为周边村镇农户提供优质优价的机械作业服务。

此外,对周边不愿意流转又无种植技术和劳动力的农户,郑明利还提供土地全托管服务。农户将全部土地托管给农场,农场实施机种、机防、机收。2019年,农场农机服务面积1500亩,服务农户413户。

新闻推荐

王右木与绵阳第一个党支部—— 星火初燃四川马列先驱播下革命种子

王右木雕像开栏的话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矢志为人民谋幸福、为民...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种土豆的姑娘曾是名健身教练)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