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进社区这种模式还在探索阶段,具体实施还存在诸多困难。就目前而言,到农贸市场买菜,仍是市民的主要选择。”市商务局有关负责人说。昨(7)日,就绵阳市城区“菜篮子”工程的建设问题,记者做了进一步采访。同时,一些市民也打进本报新闻热线2268888,表达出对城区农贸市场现状和发展问题的关切。
工商 城区农贸市场呈“萎缩”趋势
昨日上午,记者在滨河北路采访时,当地居民反映,过去到东方红大桥桥头的大桥市场买菜,不过几百米的距离,现在要买菜,多数时间则要跑到离家很远的迎宾路综合市场,买菜难的问题十分突出。
绵阳市城区农贸市场的现状到底怎样?市工商局市场科一位同志介绍,绵阳市城区过去共有51个农贸市场。通过工商部门掌握的情况,虽然城区扩大和城市人口增长都很快,但与之相反的是,原有的农贸市场面积呈现出来的却是“萎缩”的趋势,主要原因就是这些市场在管办脱钩之后,是由一些企业和街道社区承办,在城市发展中,由于农贸市场属于微利行业,导致一些企业缩小甚至关闭农贸市场,用于其他方面的发展。
商务 回归公益是农贸市场发展方向
城区农贸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市商务局市场建设科科长刘新介绍,绵阳市目前正在积极推广的蔬菜进社区,只是方便市民就近买菜,以及促进蔬菜种植大户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便民措施之一。市民买菜,农贸市场仍是主要方式和途径。所以,要搞好市民“菜篮子”工程的建设,加强农贸市场的建设,仍是重要手段之一。
刘新还介绍,自从农贸市场开始管办脱钩,进入市场化运作模式后,农贸市场的公益性逐渐被淡化。近年来,国家要求对现有市场进行回租或回购,就是要恢复农贸市场的公益性。所以说,农贸市场的公益性建设将是其未来发展的方向。
建议 新建小区应配套建设农贸超市
怎样解决农贸市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萎缩”问题?一位资深的工商管理干部建议,应该考虑采取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农贸超市的方式,以弥补农贸市场在城市扩张发展中“萎缩”留下的空隙。这位工商干部举例说,他从成都的一个大型新建小区获悉,开发商为了解决小区居民买菜难的问题,主动拿出面积不小的门面,与蔬菜种植基地合作,在小区开办农贸超市,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好。
市商务局一位干部说,她从上海获得信息,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新建小区,政府明确要求开发商要提供与其规模相匹配的农贸超市面积,再由国资部门负责经营,以保障其公益性。
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绵阳市城区农贸市场建设主要往新区发展,该局编制科与商务局协调讨论研究后,将制定详细规划报告。
(本报记者陈荣实习生黄小芹)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7日本报5版刊发了《城市形象的“窗口”,一片乱象待“整容”》一文,对城区各大汽车站内垃圾随处可见等现象进行了报道。昨(11)日,记者随市运管处相关人员对各大车站进行回访,发现车站环境...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