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27)日,市长林书成代表市人民政府,在市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去年工作回顾
2012年,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支持监督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较好地完成了市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46.4亿元,增长13.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2.2亿元,增长5.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0.4亿元,增长2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8亿元,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55元,增长15.3%;农民人均纯收入8213元,增长14.3%。
坚持工业主导 经济实力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持续增长。“2+4”优势产业不断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70.1亿元、增长17.4%,总量居全省第4。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产业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为16.3:52.4:31.3。
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到位内资641.1亿元,到位外资3.5亿美元,对外贸易总额22.1亿美元、增长19.5%。
坚持军民融合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中心一期投入运行、二期开工建设,工业技术研究院、国家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研发中心正式设立,新成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6个。
军民融合产业迅猛发展。军地、院地合作进一步深化,科技成果加速孵化转化。
专业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全市专业技术人才21.7万,人才密度1218人/万人。
坚持两化互动 城乡建设再上台阶
城乡发展更加协调。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建成一批重点集镇,城镇化率43.6%。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深化。
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成绵高速复线、绵阳火车站普速站场建成通车,武都水库主体工程、唐家山堰塞湖治理工程顺利完成,绕城高速、成绵乐客专、成兰铁路全面推进。
生态环境切实改善。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省级考评。节能减排任务超额完成。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不断深化。
坚持统筹兼顾 社会民生加快推进
社会事业健康发展。新增幼儿园36所,高考连续12年全省“双第一”。
社会保障稳步加强。“十项民生工程”深入实施。全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86.8%。
社会管理有序提升。网络问政工作全面启动。集中整治违法建设。
始终重视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从严治政,政务服务效能得到提升。
2013年工作安排
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统领,紧紧围绕主题主线,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和市委六届五次全会的决策部署,准确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科技立市、工业兴市,强化创新驱动,深化改革开放,突出投资拉动,筑牢产业支撑,保障改善民生,改进工作作风,推动科技城建设取得新突破,确保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开好局、起好步。
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5%,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1 优化结构、转型升级,做强产业支撑
加快发展新型工业。实施产业、企业、园区“三倍增”计划。大力推动长虹、九洲、新华等大企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高新区千亿园区和绵阳经开区、江油工业园2个500亿园区。全力支持三台等工业园扩区调位。
稳步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稳定承包经营关系,落实农民增收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壮大金融、旅游等服务业,积极培育社区服务、家政服务等生活型服务业,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加快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妥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2 军民融合、创新驱动,加速科技城建设
推动创新基地建设。扎实推进空气动力新城、航空新城和科学新城建设。加快创新中心二期建设。加快建设三网融合与物联网、航空动力、非动力核技术产业基地。
激发企业创新能量。支持企业开展股权投资、发行债券和中期票据,鼓励企业进入“新三板”和其他场外市场挂牌上市。开展技术研发攻关,促进科技成果产品化、商业化。推动企业建立国家重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实验室。积极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
营造创新创业环境。积极争取国家层面对科技城要素保障实行切块支持。构建全国性协作创新和孵化转化平台。
3 统筹城乡、夯实基础,构筑新型城镇
提升中心城市魅力。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以上。狠抓城南、城西、科创等城市新区建设,统筹实施通安巷、南河等片区旧城改造。加快建设规划展览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园艺山地下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新增公交车100辆,新增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点50个、自行车900辆。加快城区新增桥梁建设。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推进立体停车库建设。
激发县域板块活力。深入开展扩权强县试点。积极打造大绵阳半小时交通圈。打造绵安北、绵江平、绵三绵盐、绵梓产业带。
挖掘重点集镇潜力。深入实施小城镇试点示范工程。努力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打造三台和涪城、游仙、盐亭“1+3”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县。
4 稳定投资、促进消费,扩大有效需求
拓宽畅通投资渠道。引导投资向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倾斜。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超常规做好项目工作,抓大项目、上好项目。认真筹备绵遂铁路和绵西、绵达高速等163个项目前期工作,尽快开建神华巴蜀江油国家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绵九高速和剑南路改造等110个重大项目。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努力提高居民消费能力,释放消费正能量。加强农贸市场、冷链物流等消费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流通网络布局。办好国际汽车展、“绵阳造”名优特新产品展示会等活动。
5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发展活力
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突出教育、文化、医药卫生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完善政府投融资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管理。加强监管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加强“8+3”区域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圈。继续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经济联系,稳步提升与港澳台、日韩等地区的合作水平,鼓励企业开拓非洲、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加强与对口援建省市产业对接,拓宽合作领域。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企业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全程代办服务。健全招商引资激励机制,营造招商光荣的社会氛围。推行产业招商、中介招商、以商招商。
6 彰显特色、塑造品牌,打造文化强市
发展文化事业。推出一批富有巴蜀风格、绵阳特色的优秀文化作品。广泛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文化惠民活动。加快推进市博物馆等“三馆一站一屋”建设。
振兴文化产业。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振兴规划,推动文化与科技、旅游、金融深度融合。巩固国有文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体制改革成果,推动转制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大北川禹羌文化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羌笛、羌绣等文化资源科技化改造和产业化开发。
打造文化品牌。打造以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嫘祖文化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品牌。打造以藏羌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品牌。打造科技文化品牌。打造感恩文化品牌。
7 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建设美丽绵阳
促进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推动水泥行业、燃煤电厂实施低氮技术改造和脱硝工程建设。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西部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突出绿色低碳,转变生产生活方式。逐步构建碳排放监测、管理及交易体系。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政策支撑体系、激励约束机制。扎实抓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加强PM2.5、水、声等环境指标监测,解决好环境污染问题。
8 注重生态文明,争创国家森林城市。
改善民生、创新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扎实做好民生工程。构建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民生公共财政体系,扎实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做好高校毕业生、被征地农民、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征缴扩面工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完成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保持基础教育全省领先。健全四级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切实做好“六五”普法。推动网络问政向网络理政转变,完善书记市长信箱第三方评价机制。深入推进平安绵阳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2013年,全市各级政府及部门将以转变作风为核心,全面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在推动绵阳率先实现次级突破中争取更大作为。
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约束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大力简政放权。自觉把行政权力的行使规范在法律和制度的笼子里,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
实干兴政,提高政府执行力。讲求实际、注重实效,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建立健全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着力强化工作执行力。全面深化绩效管理,提高行政效率,确保部署落实到位。
为民执政,提高政府服务力。全面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建设。积极探索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广泛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及时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廉洁从政,提高政府公信力。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简文件会议,降低行政成本,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审计监管,严查违纪违法案件,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新闻推荐
绵阳高新区磨家镇飞云社区居民委员会拟用加油站项目对外承包,有意者请于2013年4月4日前联系详谈。联系人:蒲先生13458038195谢先生13990118668绵阳高新区磨家镇飞云社区居民...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