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Unnnan!在羌语里是你好的意思。”10日下午,在北川新县城文化馆,羌族小伙蝉西正在教社区群众学习日常羌语。这是北川羌文化普及志愿者成立民间萨朗协会后开的第一堂课。
这支300多人的羌文化普及志愿者队伍是“5·12”特大地震后组建的,年龄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刚刚17岁。4年多的时间里,羌文化普及志愿者在北川的陈家坝、桂溪、新县城及绵阳城区的铁牛广场、五里堆社区、六里村等20多个乡镇、社区进行义务普及羌文化。前来学习的群众近20万人次。
为了让这支队伍逐渐规范化,蝉西牵头成立了民间萨朗协会,除了每天下班后在绵阳城区、北川等地教大家羌歌、羌舞外,还计划每周在绵阳、北川新县城举办羌文化知识培训班。
(本报记者 王守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连日来,绵阳市部分地区出现不同程度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市人影办抓住16日晚上绵阳市云层增厚的时机,于昨(17)日凌晨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取得较好效果。昨日凌晨零时31分至1时15分,市人影...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