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这条路一到下雨天就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很不方便。前段时间,彭书记下来调研后,经多方协调,这条路铺设了石子,解决了我们的出行难题。”在吴家镇高桥村,村民何永顺遇到记者便夸起了涪城区纪委书记彭凯。他说,联系村的纪检干部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想,把好事办到大家的心坎里去了。
涪城区明确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下基层,要能与群众有心灵上的共鸣,真正融入农村大家庭。区纪委书记彭凯把这一要求明确到“三子”:一是俯下身子,到农村不讲排场、不耍派头、不摆架子;二是放下架子,与群众交谈时不打官腔、不说空话、少讲套话,多讲实在话;三是摆正位子,要把群众当作朋友,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怀着深厚的感情去帮助群众、服务群众,真心诚意为群众解难题、做实事。
带着感情解民忧
去年以前,新皂镇刘家坪村村民饮水困难,要到井里挑水喝,如果遇上下雨,井水浑浊,村民只好去挑河水喝,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得不到保障。
该镇纪委书记赵奇男进驻刘家坪村后,立即牵头组织村民筹资投劳,建储水池、装滤水器、铺水管、安龙头、装水表,让村民用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丰谷镇建设村村民宋光平中风多年,与不到10岁的女儿相依为命,仅靠种几亩地和养些家禽维持生计。该镇纪委书记文小青向区民政局申请将宋光平列为“五保”对象,解决了宋光平一家的后顾之忧。
一项项管长远、打基础的惠民活动在“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中顺利实施,一股股源头活水流进了群众心中。
实实在在助民富
“纪检干部要换上胶鞋到一线,传授农经解难事;要穿上皮鞋跑市场,为民增收找门路。”日前,在金峰镇八庙子村召开座谈会时,涪城区纪委副书记孟霞如是说。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中,涪城区纪委把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作为重要着力点,千方百计为农民致富铺路。杨家镇云林村村民陈仕清在去年暴雨洪灾中倒塌房屋,后来新建房子已倾其所有,还欠下了债务。为了能鼓励他发展多种经营,尽快还清债务,镇纪委书记张柯自掏腰包借给他3000元钱,让他购买果苗和肥料。如今,陈仕清的5亩地果苗全部移栽完毕。
在基层,该区纪委书记们各展所长助民富,成为农民致富路上的“导航标”,一个个富民项目因此落户农村:涪城区投资1800万元的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在关帝镇启动;青义镇中龙村流转土地528亩,引进了绵阳市樱花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花木种植形成产业……
(董永福本报记者张伟)
链接
“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是省纪委安排部署、从2012年12月开始、以“关注民生、服务群众、转变作风、凝聚民心”为主题的一项实践活动,将持续到今年5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抓拍不按秩序上车、不给老人小孩让座、公交车内乱扔垃圾等不文明乘车行为,并在媒体上进行曝光,让不文明乘车行为无处遁形。”连日来,市城管局组织50名“随手拍”志愿者,深入建国门、汉龙桥、...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