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高职示范建设进入全国100强行列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和《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2008年度30所立项建设院校验收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11]10号)精神,经专家组充分讨论和综合评议,形成以下意见:
一、绵阳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学院的国家示范建设工作,相关政策落实到位,财政支持有力,项目建设专项总资金超过1亿,达到央财专项投入的4.6倍;生均拨款超过1万元,与当地同类本科院校水平相当,为学院整体水平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院紧密对接区域经济发展,建立了“政校企研四方联动”和集团化发展的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形成了“传承建材行业优势、服务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校企合作共育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以示范建设促进灾后重建,在灾后重建中发挥学校人才和智力优势,吸引优质企业落户绵阳,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助推地方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
三、学院以示范重点建设专业为抓手,构建了多样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改革、“双师”团队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成效显著,建成了一批以“校中厂”、“厂中校”为特征的开放性校内外实训基地,带动了全院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名列全省高校前茅。
经过验收复核,专家组认为: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建设任务书》要求,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并达到预期目标,预算执行良好,经费使用规范,效益明显,尤其是近两年建设成效非常显著,专家组一致同意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建议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更好地结合区域发展规划,深度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中,进一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验收专家组
近日,绵阳市高职教育再传捷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通过教育部、财政部验收,进入全国高等职业院校100强行列!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为适应全国建材行业企业和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需要,于2001年4月经国务院授权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原国家建材局直属的四川建筑材料工业学校为主体 ,合并绵阳机电工业学校和绵阳工业学校组建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是全省首批8所高职院校之一,是绵阳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特色鲜明的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机构。2008年7月被教育部、财政部列为全国100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该院国家示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中央财政支持的材料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3个专业和地方财政支持的建筑工程管理、旅游管理2个专业,以及共享型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具体项目。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省教育厅、财政厅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各项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效果。
示范建设新成果
建设理念进一步深化 去年以来,绵阳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认真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有关精神,广泛开展转变教育观念大讨论,开放办学思路更加清晰,质量意识进一步加强。
生均拨款机制进一步完善 在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下,生均拨款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生均拨款增加到10675元,达到省内同类普通本科标准。
办学体制机制进一步创新 根据市委市政府 《关于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市政府“市场化、标准化、集群化、现代化”的职教发展目标,牵头组建成立了绵阳职业教育集团和绵阳职教研究中心,建立了绵阳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引进院士、专家,组建了高级校事顾问机构,指导学院改革发展。与重庆海特集团等大型企业联合实施了共建专业新机制。与45所学校共建素质教育合作基地、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普教与职教、中职与高职的沟通衔接。
同时,针对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中的问题,切实加大了推进力度,完成了收尾工作。通过强化内涵建设,促进“五个对接”,实施“8138”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全面推广和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以及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新成果。
项目建设成效高
1、实现了“一个突破”。即在深层次融合绵阳国家科技城建设和创新开放办学体制机制上实现了突破。通过示范建设,搭建了“政府主导、学院主体、企业参与、院所指导”的“政校企研”合作平台,形成了四方联动的合作机制。
2、达到了“三个提升”
重点专业品牌优势明显提升 通过国家示范建设,5个重点建设专业进一步增强了产业对接能力,学生职业技能与综合素质明显提升,企业满意度大幅提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其中,电子信息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校中厂”,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与企业合作建立“厂中校”,实施校企“双主体”,提高了实训质量,促进了职业素质的养成,多名学生毕业即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五所聘为正式员工,实现了学校、企业(院所)和学生的多赢。
教学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开展各种培训、教改研讨等活动,促进了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丰富。通过实施“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等教学模式,推行“理实一体”等教学方法,探索实施柔性化教学管理办法,引入第三方参与监控等,进一步优化了适应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完善了校企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综合办学实力明显提升 通过国家示范项目建设,带动了学院整体发展。办学条件大大改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提高,“双证书”率达92%,参加各类专业技能大赛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奖励160余人次;办学特色更加突出,形成了一批在建材行业、科技城“2+4”产业等领域具有较强服务能力的特色专业群;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带动了对口支援院校和区域职业院校的共同发展。社会声誉得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连续多年荣获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先进单位。
3、建成了“四个基地”
国家科技城职业技能鉴定基地 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181所、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主体,整合10余个技能鉴定、培训考核机构,建立了开放式“绵阳国家科技城职业技能鉴定基地”,鉴定工种达到52个,国家级鉴定考评员达到128人,其中高级考评员47人,近年来,完成技能鉴定近7000人次。
西部地区建材行业紧缺人才培养基地 以材料工程技术专业为主体,重点面向西部地区建材企业培养紧缺人才,先后培养高端技能人才2458人,帮助西藏信通、成都南玻等省内外30余家企业开展了培训员工和岗位技能鉴定。
国家科技城再就业培训基地 以我院省、市两级劳务开发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为载体,按照“以需求定培训,以培训促就业”的宗旨,重点面向待岗转岗和失业人员、农民工以及受灾企业员工开展技能培训,突出课程的实用性、应用性和操作性,现已举办培训班8期。
绵阳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发挥基地功能,与长虹电子、中物院等企业、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开展职教师资提升实践能力以及吸收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培训,先后举办家电维修高级培训8期、建筑业中职师资培训3期、数控机床加工师资培训6期,共培训1000余人次。
带动兄弟院校同发展
对口支援6所职业院校,通过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多方面支援,举办专业建设座谈会17次,开展专题讲座13场次、教师培训182人次,联合培养学生1360人,进一步提升了受援学校的内涵,其中,山西职院成为国家骨干建设院校,江油工业学校列入国家示范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先后接待国家骨干和省级示范建设等省内外各类职业院校来院参观考察、交流学习达36批500余人次。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蜻蜓仿生机器人美丽的校园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绵阳日报教育周刊决定对刚刚加入小记者队伍的同学们进行一堂别开生面的交通安全教育课,绵阳市交警支队直属四大队胡宗良...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